东湖区户籍制度改革只做“加法”不做“减法”
让“新市民”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近两个半月的时间内,东湖区已完成12.5万户居民“一元化”户口登记换证工作,占总户数的92%。其中,农村户口仅仅用了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全部更换了新证,户籍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得到了快速稳定的推进。
据介绍,东湖区原有“城中村”人口8083人、3016户,村民主要依靠出租房屋、集体资产分红以及外出打工谋生。在户改启动之初,不少村民都担心自己现有利益会受损。为打消大家的顾虑,东湖区坚持“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原则,将村民的社会福利“蛋糕”越改越大,显著提升了他们参与户改的积极性和满意度。
“先破题、再登记”
以民利为先解开居民“心结”
长巷村第一村小组居民徐新春每年都能得到近4000元的村级分红。当听说区里启动了户籍制度改革后,他最关心的就是自己享受的村级分红待遇是否会发生变化。他说:“以前我们享有村级分红是以本村农业户籍为准,现在转为城市居民后,户籍无法作为享受分红的标准,我担心原有的利益会受损。”
针对徐新春等不少居民存在的这一“心结”,东湖区及时调整农村户改思路和计划,实行“先破题再登记”,即在先确定享受村集体资产待遇的人员、保障现有利益不受损害后,再进行登记换证。长巷村党委副书记邓海清告诉记者,该村坚持因村制宜,尊重村规民约,对哪些是“村子里的人、能享受利益的人”由村民代表大会认定,对村民依法享受村集体资产的权益进行公示、固化,同时对现有村民利益进行梳理,确保村民现有利益不受损害。
通过“确好人”、“确好权”、“确好利益”,东湖区让农村居民吃下了“定心丸”,为换证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夯实了基础。
待遇“只增不减”
基本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
“户改的重点、难点和突破点都在于对农村户口进行‘一元化’登记,不仅仅是身份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待遇上的转变。”东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充分保障村民的权益,该区人社局、教科体局、卫生局、民政局等户改配套政策衔接部门第一时间跟进,为转变身份的“新市民”办理同城相关待遇,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真正让村民带着福利进城。
村民邓金强患有精神残疾三级,丧失劳动能力,还带着一个16岁的女儿,生活十分困难。“我儿子家里原来每月有农村低保救助金520元,这次户改之后,按相关政策,调整为城市低保,每个月的低保费提高了400元。”邓金强的母亲陶智绣高兴地说,“不仅原有的‘农民’福利没变,而且还享受到了‘市民’才能享受的待遇,我非常满意!”
不仅为像邓金强这样的困难群体减轻了生活压力,东湖区还结合旧城改造,一次性投入2.2亿元为被征地农民购买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做足做实“加法”,赢得了居民的支持和称赞。
主动对接协调
全程贴心服务送上门
这次“一元化”登记工作,时间短、工作量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东湖区各街办(管理处)和辖区派出所友好互动,通过社区(村委会)收证、派出所换证、社区(村委会)干部和片区民警送证上门的方式,真正实现服务零距离,解除了群众来回奔波之苦,方便了“新市民”。
“村干部来我家三回,每次都很认真地为我们解释政策,让我们及时了解到户籍改革的重大意义和会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比如转户后,小孩就可以和城镇居民一样按地段入学;原来的老农保可以改成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新农合也变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了。”徐新春告诉记者,在办证过程中,村里也积极联系派出所,先行打印好新户口薄,再联系村民统一到村委会以旧换新,为居民换证提供了便利。
东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以“一元化”户籍制度改革为契机,结合青山湖西岸改造等旧城改造项目,高标准对辖区内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进行重新规划,逐步推进农民市民化、农村城镇化、资源配置一体化,使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从“制度全覆盖”到“人人全覆盖”,城乡统筹达到新的水平。(李旸 记者 葛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