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东良:学校借书迎上级“检查”也是“造假”

19.11.2013  11:15

  最近,自贡市汇东实验学校以“打造书香校园,扩大学生阅读面”为名,向全校5400余学生借书,数量为每人10~15本。消息一经发出,引来部分家长质疑借书原因。日前,成都商报记者在采访时获悉,学校借书除了是为“打造书香校园”,另一个原因系为了迎接省相关部门对该校的检查。因为,学校图书量不够,要借书充数。(11月18日,《成都商报》)

  迎接上级检查,打造“书香校园”,或许就是一回事,因为上级将要检查的可能就是“书香校园”,学校不得已才想到了向学生借书,以便“聚沙成塔”,短时间内收到“书香校园”建设的“良好效果”。

  这样做在学生心中播下了不诚实的“种子”。学校不仅要给学生“教书”,更是“育人”的地方,学生对老师和学校有着本能的信籁和服从。老师和学校的一举一动,都是给学生树立示范和榜样。为了完成任务,公然让全校学生参与“造假工程”,就把一颗颗“不诚实”、“为完成任务可以不择手段”等不良的“种子”播在了学生们那一块块幼小的心田,这些种子会在以后的人生岁月里,发芽、生长。这些后果,是教育者应该想到和重视的。

  学校是学生读书的地方,图书不够,本身就是学校的一个过失,应该筹集和利用好资金,抓紧采购图书。如果资金实在不足,就向上级部门如实反映情况,申请给以财政支持。无论如何,在教育学生的校园,不应该把造假做为选项。

  上级的“检查”也是“造假”的促成因素。既是检查,就应该在被检查单位不知情的情况下去,这样才能得到真实的情况,才能促使基层单位平时就把该做的工作做好,使造假没有市场。先通知,定好日子再去检查,双方都成了一场戏的“演员”,这样的“检查”本身就“”,这样的检查只会促成造假之风泛滥。就拿这所学校来说吧,事先得知消息,让学生回家每人拿来15本书籍,“布置”好现场,让有关部门来“走过场”,能得到什么真实的情况?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做好学生的表率,还不够。“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有什么样的作风,事关教育的成败。作为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更要践行“真、善、美”,大兴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这样才能使校园有良好的风气,不负“百年树人”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