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芝持续做假账:凭空多出1518亿日元利润

28.07.2015  12:29

  《中国经济周刊》特约撰稿人 陈言|日本东京报道

  在日本股市高歌猛进,日经平均股指定格在2万点的时候,人们担心的不是企业不进行设备投资、消费者缺少消费热情、出口难以增长让日本经济发展很难出现上升势头,而是电视上不断出现企业家道歉风景。

  “实在对不起股东,对不起广大消费者。”同样的一句话,在总裁说完后,台上所有出席的人便站了起来,齐刷刷地低下头,让头基本上贴在了桌面上,十几秒钟,或者几十秒时间一动不动。

  道歉成了日本企业的一道风景。2015年年初以来,3月媒体报道东洋橡胶工业伪造自身产品的防震数字,6月23日,公司总裁山本卓司出来道歉,接着是总裁及其他4名董事辞职。LIXIL集团并购国外企业,让公司损失660亿日元,5月和6月总裁两次出来道歉。4月以来,东芝账务造假的消息传出,在电视上已经不知多少次看到东芝人出面道歉了。此外,生产汽车安全气囊的高田公司,在美国发生了死亡8人、伤130人的事件后,6月,高田重久总裁出面道歉。同样在6月,丰田公司美国籍常务董事从美国邮寄可以说是止疼药,但也可以说是某种具有大麻作用的非法药品,被东京警方查出,警察迅速逮捕了丰田的常务董事;第二天丰田章男总裁出面道歉;美国籍常务董事被释放后,立即辞去了在丰田的职务。

  也有硬扛的。比如日本媒体报道了大王制纸公司在中国通过行贿方式,将二手设备出口到江苏,并在那里设厂的过程。但大王制纸不做正面回答,相关人员不仅没有受到处分,反而得到了高升的机会。不过这样的企业面临的困难很大,在股东大会上,总裁的人选受到严重质疑,引发了媒体的注目。

  东芝的情况有些不同。该公司有140年的历史,2008年以后持续地做假账,让企业凭空多出了1518亿日元的利润。东芝的问题最集中地表露出了日本企业目前的困境。

   账务造假毁了140年的名门企业

  “140年来的企业品牌遭受到了最大的损毁。”7月21日,当第三方委员会将东芝造假的整个过程梳理完,整理出数百页的报告后,东芝方面就报告内容等召开了记者见面会。面对记者,田中久雄总裁说了这句话。140年中,东芝也曾经出现过因被别国恶意抹黑而遭受名誉重大损失的情形,但这次已经不是谁在抹黑东芝,是东芝自己不得不承认,过去7年里在账务上做了假。

  从公开的第三方调查报告看,在田中久雄出任东芝总裁后造假依旧在维持。2013年8月,田中总裁对电视事业部明确地说:“电视业务要是做不出盈利的话,这个部门就要废掉。这不是吓唬你们。

  “动用一切手段实现盈利!”在日本所有公司都不能让电视业务获利的时候,田中总裁严令东芝必须盈利。

  当年,田中总裁在公司有过一次“绝密会谈”。他叫来了财务总监、副总裁久保诚,问能否做出盈利来。田中的意思久保自然明白,久保对田中说:“如果您下这个决断的话,我100%听您的,但我个人会反对这样的做法。

  在7月21日记者会上,很多记者自然提到了这段对话。田中总裁坚决地回应说自己并不认为这是要久保造假,而且也没有造假的意图。

  笔者私下里接触东芝方面的人时,他们见面的第一句话几乎全是从道歉开始。不是很知根知底的人,除了道歉以外,东芝人便不会谈更多的关于公司的话题。酒过三巡之后,很多人会自然不自然地回想起2008年以后的这7年多时间里公司的巨变。一位中层干部说,自从2008年开始执行“选择与集中”的经营策略后,不论是哪个业务部门,不做出成绩来就意味着不被选择,换句话说就是被淘汰。东芝本来是家产业链非常长的企业,但从2008年开始,主要业务向半导体及核能转变,花了6000亿日元在美国并购了西屋公司。同时为了竞争,需要在半导体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以便能够和三星等国内外企业竞争。

  “可惜我们命运非常不济。”东芝的一位中层干部十分懊恼地说。半导体算是东芝投资很大的业务,但半导体需要不断追加投资,能隔几年投入数十亿美元的企业不多。不进行投资,就会在生产技术上落后于人。东芝的半导体说是盈利了,但实际上长年处于潜亏的状态。

  核电就更不用说了。2011年的大地震,几乎让日本失去了扩建核电站的可能性,去国外建核电站,需要国家的支持。在已经失落了20年的日本,国家能给企业在核电上的支持不多。

  想要保持盈利,实际上非常的困难。日本综合电机企业发生亏损,已是司空见惯。如日立在2009年宣布亏损7080亿日元;松下在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对外宣布亏损7000亿日元。名门企业东芝,虽也在2009年对外宣布亏损3400亿日元,但和业态大致相同的日立比起来,东芝的亏损属于非常“轻微”了。今天我们从第三方委员会对东芝的调查报告发现,其实东芝的造假是从2008年开始的,亏损被掩饰了下来,而且一做就是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