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牧凡:严查选举破坏案助推民主政治建设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27日至28日召开全体会议,对在衡阳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以贿赂手段当选的56名省人大代表,依法确认当选无效并予以公告。衡阳市有关县(市、区)人大常委会28日分别召开会议,决定接受512名收受钱物的衡阳市人大代表辞职。(12月28日新华网)
看罢新闻,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着实令人惊叹。“人大代表”这个神圣的头衔带上了“铜臭味”,并且数额如此巨大,参与人数也让人匪夷所思,如此利益纠结的案件,被湖南当局公之于众,让我们看到了执政者的勇气和决心。当然,案件带来的深思和警示更应该去关注,陷入钱权交易的人大代表,不仅身败名裂,还严重损害了人大代表这一群体的光辉形象,对于当前执政也是个很大的考验。
人大代表选举破坏案的产生,是权力欲望的伸展运动。新闻中诸如此类的“潜规则”,在全国各地时候发生,绝大因素跟人大代表自身的作风有关。衡阳破坏选举案并非个例,也不是衡阳独有,如此大规模的破坏选举,是因为这些所谓的代表受到了金钱的污染和掌控,想要享受权力带来的好处,而把“人大代表”这个头衔当成“敲门砖”,利用它来实现自身的权利欲望,或者更好的赚取黑色收入。诚然这些人是自私的,强奸民意,摧残民主,已然忘记了身为人民代表的职责,他们代表的是自己而非人民,此次被湖南当局严肃处理,也是咎由自取。
官场腐败,考验着执政者的能力。钱权交易的选举腐败本质是政治腐败。衡阳破坏选举案无疑是官场腐败的又一污点,虽然这种湖南相关部门开展调查,但也把湖南推到了风口浪尖,在社会舆论强烈关注下,如何处置案件和防范案件再发生,是湖南官场面临的一个大难题。然而面对这个“惊天”烫山芋,湖南秉持着公正廉明的政治作风,以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妥善处理有关问题,公开对512名收受钱物的衡阳市人大代表予严肃处理,让参与破坏选举的黑手们“赔了夫人又折兵”,给公众展示了执政的智慧和决心。
我们要看到,湖南省委通报这起案件的调查处理情况,把案件定性为挑战人大代表制度以及社会民主政治,并采取严肃查处,实事求是的阐述了人大代表不容亵渎和民主政治的不可逆。诚然,政体事大,民主为先,任何敢于在执政宗旨上面动歪脑筋的行为,于情于法都将不容,必将受到严惩。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童名谦被免,便是对官场正道和威严最警醒的维护。
当然,要斩断人大代表选举的黑色利益链条,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才是最佳方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反腐已经成为共识,各地纷纷打老虎、打苍蝇,官场风气越来越深入人心,而此刻,湖南公开处置衡阳破坏选举案,践行的也是群众路线的要求,直接拿和人民群众联系最密切的人大代表“开刀”,拔除潜伏于这一群体的“蛀虫”,如此密集而不留余地的整风“大动作”,实实在在的切中了“腐败”的命脉,也是当前政治改革民主进程要求,对于提升人大代表的作风和职权具有深远的作用。
破坏选举违反了法律和制度,要防止此类案件的发生,民主是最好的防腐剂。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依赖于人民做主,才不会让权力逃出制度的笼子。而要彻底割断权力与金钱之间的纽带,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根本在于深化改革,全面实现政治文明的党性、人民性,体现民主的优越性,只有让人民民主主导权利运行,民主才能真正渗入民心,才能真正把政治体制改革的利益转移到广大人民群众身上,实现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伟大改革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