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有125个中国传统村落 如何让这些村落“延年益寿”
1月15日,记者获悉,中央财政日前下达9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其中我省有18个中国传统村落获得第一批支持保护专项资金2700万元。据省住建厅的统计显示,江西共有125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些古村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旅游等价值。但在专家看来,如何让珍如珠宝的江西古村焕发新生机,还需更多探索。
传统村落保护的“流坑样本”
位于乐安县牛田镇乌江之畔的流坑村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明清古建筑及遗址260余处,被称为“千古第一村”。当地村民介绍,10多年前,这里与许多古村落一样,面临着现代化冲击下的一系列问题:部分古建筑年久失修,风雨飘摇;各种新式建筑频频出现,与传统风貌格格不入;许多村民外出打工,老房子人去楼空、日渐破败。
乐安县流坑文物管理局陈主任告诉记者,2013年,该县设立了“流坑古村保护专项基金”,对存仁堂、状元楼、怀德堂、藏恕堂、大宾第建筑组群进行了维修,并开展白蚁清剿灭治;2014年又争取国家文物局专项资金2031万元,对宝贻公祠、拱奎门、彩奂庚星等19处国保单位古建筑进行维修。
“去年流坑村全年游客量较上年增1.37倍,超过5万人,创历史新高。”陈主任告诉记者,该县正着手在外围统一规划600多亩土地建设流坑新村,分期分批将400余户1000多名村民从古村内迁往新村居住,让村民在保护中同样受益。随着村民古村落保护意识的增强,流坑村实现集遗产保护、居住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古村旅游示范区正在加速形成。
18个村落获2700万元保护资金
据江西师大历史系教授、南方古村镇发展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梁洪生介绍,截至目前,我省已有125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排名全国前列。
“江西有15万多个自然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的总数还不到200个。”梁洪生认为,这既有江西的先天条件,更在于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在经济飞速发展中被蚕食,“保护江西传统村落,形势紧迫。”
“要增强保护意识,对有文物价值或历史记忆的传统建筑、古街古巷古村落、遗址遗迹遗存不能一拆了之。”在上个月举行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强卫铿锵有力地表示。
记者从省住建厅了解到,中央财政日前下达9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其中我省有18个“中国传统村落”获得首批2700万元资金支持。
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住建部等七部门去年4月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该资金统筹用于传统村落保护文化遗产、挖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卫生等基础设施完善和公共环境整治。
出台保护规划让古村落“活”起来
记者从省住建厅获悉,除了国家财政支持外,我省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还没有具体政策出台,“目前还是按照住建部的指导意见实施,在工作安排上会有所倾斜。”相关工作人员称。
相关专家认为,传统村落的保护除了要加大财政投入,还得继续提高地方政府的保护意识。“应尽快科学制定传统村落保护专项规划,结合各村落不同资源特色,实行精准化保护,施行‘一村一策’,避免村落发展同质化。”江西师范大学王东林教授称,保护古村落,要以挖掘本土文化和区域文化为基础,而非从别处“拿来”。要使古村落的发展在自身的形态中展示其情感美、仪式美和文化美,从而让古村落“延年益寿”。
“古村落的保护要走传承活化之路,也就是要让古村落‘活’起来,有人气,能适宜于居住生活,而不是成为一个‘空壳’和仅仅能够参观的死古建筑。”梁洪生建议,要把还原乡俗生活、恢复特色民俗活动作为古村落活化工作的重要内容,使特色古村落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绽放新的活力。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陈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