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公司首推个人征信服务信息安全备受关注
与美国广泛使用的FICO信用评分类似,中国人也将拥有属于自己的个人信用评分——根据个人在互联网上和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记录得出分值,试图成为身份证之外的另一张“社会通行证”,未来可以在租车、贷款、交友等方面使用。
28日,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旗下的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开始在部分用户中进行公测,推出“芝麻信用分”,用户在自己的手机上即可授权、查阅,这份评分尝试直观地呈现用户的信用水平,需要经过用户授权开通,芝麻信用才会开启。
从形式上来看,此次开启公测的芝麻信用分与美国的FICO信用评分类似,采用了国际通行的信用分表现信用水平高低,芝麻分的范围在350分到950分之间,分数越高代表信用程度越好。
这被视为是近期中国个人征信体系首次释放向商业机构开闸信号以来的一个新进展。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允许8家机构进行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位列其中。
相比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中国的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起步晚,发展不完善,主要依靠银行系统的金融信用数据覆盖面有限。如何将数亿网民的互联网行为记录与现实社会行为轨迹打通,反映个人信用情况,备受外界关注。
芝麻信用方面表示,分值背后是芝麻信用对海量信息数据的综合处理和评估,主要包含用户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等五个维度。
据介绍,芝麻信用基于阿里巴巴的电商交易数据和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数据,并与公安网等公共机构以及合作伙伴建立数据合作,涵盖了信用卡还款、网购、转账、理财、水电煤缴费、租房信息、住址搬迁历史、社交关系等等。包括网购消费的偏好、上网行为的习惯,这些蛛丝马迹也将成为芝麻信用打分的依据。
至于信用评分的应用场景,据透露,芝麻信用在公测期间已与租车、租房、婚恋、签证等领域的合作伙伴谈定了合作,即将提供试验性的服务——例如未来当用户的芝麻分达到一定数值,租车、住酒店时可以不用再交押金,网购时可以先试后买,办理签证时不用再办存款证明,甚至相亲时也可以将信用评分作为一项依据。
“从目前的设计来看,推出个人信用评分是往前进了一步,但有多大意义还有待观察。数据能在多大程度上覆盖个人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能否反映个人信用情况。”浙江大学金融学教授汪炜说,不论是金融业的征信数据库,还是互联网领域的数据信息,单一的数据库都很难全面反映。
从国外的实践来看,在美国,商业的征信机构有偿向银行、保险公司、房地产商、用人单位等市场主体提供消费者的个人信用报告,授信机构也会主动向这些信用报告机构提供消费者的信用记录。如果个人有好的信用,能快速获得贷款,有时还能拿到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利率,买车、买房贷款也能免于抵押。
在国家层面,中国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在过去一年逐步推进。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政府信息共享,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
“信用相当于你的’名片’。”芝麻信用首席数据科学家俞吴杰说。
不过,征信体系建设仍然面临一些难题。汪炜认为,不论对于现有征信体系,还是近年来尝试建立信息共享平台的政府、机构,当前最大问题仍是信息“孤岛”,应当尽可能整合平台和数据,建立尽可能完善的征信体系。
研究者们提到,上一轮金融危机过后,浙江一些地方政府就试图建立当地的社会信用体系,结果在实践中发现,政府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并不顺利。眼下这一轮征信体系建设中,商业征信机构如何与政府部门数据互通仍需要破题,而各家商业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或许更难实现。
“建设诚信体系应当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加强对大数据平台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建成比较完善的征信大数据基础。”浙江工商大学教授陈寿灿说。
另一个普遍担忧的是个人隐私保护。芝麻信用方面表示,不管是机构还是他人,要查看芝麻信用分,都必须获得用户本人的授权。“个人隐私的保护是芝麻征信的首要考虑因素,具体操作中包括所有信用相关信息的采集一定在用户知情的前提下开展。”俞吴杰说。
受访者表示,个人信息和隐私保护也是诚信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中国相关部门正在推动社会信用立法。据悉,国家发改委和央行联合制定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重点工作任务》已从立法、行政和行业自律三方面,对保护个人信息、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做出了安排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