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2个城市无一特大城市 城镇化率提高至中部第3位

17.12.2014  13:09

  截至目前,江西共有设市城市22个(地级市11个,县级市11个),19个市辖区,70个县城和799个各类城镇。2013年底全省市区(县)面积32363.17平方公里,城区(县城)面积2113.4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151.42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以省会南昌为核心,以九江、景德镇、赣州、新余、抚州、萍乡、宜春、吉安、上饶、鹰潭等城市为支柱,其他设市城市和县城为骨干,众多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总框架。

  然而,全省22个城市中没有1个特大城市。近日,江西省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处发布分析认为,由于我省大中城市数量少,城市聚集和辐射功能很难发挥出来。因此,必须走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大中小城市(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加快构建“一群两带三区四组团”的城镇布局。

   数据

  13年间全省市区面积增长106.2%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江西城镇建设步伐持续加速。数据显示,2013年底,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48.9%,13年间城镇化率提高了21.2个百分点。全省共有设市城市22个,市区面积达32363.17平方公里,比2000年增加了1886.07平方公里,增长106.2%。

  全省城镇人口已达2209.97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1061.24万人;从市区人口看,人口在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大城市有南昌、赣州、上饶、宜春、九江、吉安、抚州和萍乡8个,50万至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有3个,5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有11个。

   城镇化率提高至中部第3位

  城镇化进程加快的明显标志是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江西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533.12万人,发展到2000年的1148.73万人。2013年末,全省城镇人口达2209.97万人,分别比1978年和2000年增长了3.1倍和92.4%。

  改革开放前29年,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0.25个百分点,城镇化进程逐渐加快。2001~2013年间每年平均提高1.63个百分点,是历史上城镇化率提高最快的时期。江西与全国城镇化水平的差距已从2000年的8.55个百分点缩小至2013年的4.86个百分点,13年间全省城镇化率提高值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0.28个百分点。

  同时,由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全省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2013年末,江西城镇化率在中部六省排位前移到第3位。从2001年到2013年,城镇化率的增长幅度列中部六省第一,是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速度最快的省份。

   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0.1标台

  与此同时,城镇化发展使城镇交通、供水、供气能力以及公共服务功能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最为明显的是城市交通和道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2013年末,全省城市道路总长度达到6865公里,比2000年增长1.3倍;人均拥有城市道路面积15.26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1.3倍。2013年末,全省城市公共汽车、电车营运数7733辆,比2000年增长91.8%,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由2000年的3.0标台上升至2013年的10.1标台。

  此外,我省各城镇加大了生态建设投资。2013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12平方米,比2000年增长1.4倍;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09%,比2000年提高21.61个百分点;城市公园数由2000年的109个上升至2013年的297个,公园面积增加至8378公顷,增长3.6倍。2013年底,全省有1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占全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数的6.2%。

   问题

  仅5个设区市城镇化率超全省平均水平

  把江西城镇化发展放到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审视,与发达地区尤其是周边发展较快的邻省相比,江西省城镇化水平仍然较落后。

  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的城镇化率为53.7%,而江西城镇化率仅为48.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8个百分点。在华东六省中,江西的城镇化率也偏低,2013年江西城镇化率除仅高于安徽省外,大大低于其他四省。

  作为省会的南昌相对江西其他城市而言,对流动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城镇人口所占比重最高,2013年南昌市的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69.83%。而城镇化水平最低的宜春市城镇人口所占比重为41.78%,城镇人口比重最高与最低的城市之间,竟相差28.05个百分点。11个设区市中仅5市城镇化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化率超过50%。

   6个城市城区面积不足50平方公里

  分析认为,我省始终存在着城区面积小,城镇化水平差异大,以及城市经济聚集和辐射功能发挥不充分,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

  “我省只有22个城市,数量少、规模小,空间布局也不合理,呈现明显的北密南疏、一大众小态势。”分析指出,在22个城市中,城区面积达200平方公里的只有南昌、新余和吉安3个城市,50~200平方公里的有景德镇、赣州、瑞金、九江、贵溪、宜春、萍乡、抚州、鹰潭、丰城、上饶、高安和南康13个城市,有6个城市城区面积不足50平方公里,甚至江西有的地级市的规模还不及广东、浙江等省县城的规模。

   5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达11个

  从市区人口看,江西没有5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人口在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大城市有南昌、赣州、上饶、宜春、九江、吉安、抚州和萍乡8个,占设市总数的36.4%;50万至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有3个,占13.6%;5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有11个,占50%。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2013年江西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为21872.68元,农村居民人均年纯收入为8781.47元。

   建议

  建立“一群两带三区四组团”空间结构体系

  那么,我省应该如何构建层级合理的城镇集群,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呢?分析指出,形成“一群两带三区四组团”为主骨架的城镇空间结构体系,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是发展的目标。

  2013年江西总人口为4522.15万人,以现在的人口自然增长率6.91‰计算,到2020年总人口预计约为4980万人,如果按照城镇化率60%计算,城镇人口将达到2988万人,那么到2020年还需要将超过778万人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如此巨大的人口总量集中在个别大城市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走以发展大城市为主,大中小城市(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分析称。

  该分析认为,我省应加快推进以南昌为核心、昌九工业走廊为重点,以九江市、景德镇市及鹰潭市、上饶市的部分县(区)域中心城市为支撑的鄱阳湖生态城市群;同时做大做强以沪昆线和京九线为主轴,在沪昆线西段逐步形成以新余、宜春、萍乡等城市为主的赣西城市群;做大做强沪昆线东段以抚州市、鹰潭市、上饶市等城市为主的赣中、赣东城市群和京九线南段以吉安、赣州等城市为主的赣南城市群。依托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县城和中心镇为基础,通过重点发展、整体推进的方式,先后建设一批规模适度、生态优美、经济活力较强的新型小城镇。随着城镇间的联系加强与协调发展,在全省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等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城镇体系。

   构建南昌一小时经济圈推进四个城镇组团建设

  此外,积极推进鄱阳湖生态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融合发展,携手共建长江中游城市群。着力打造沪昆城镇发展带和京九城镇发展带。同时,围绕南昌市中心城区及周边100公里范围的区域,打造一小时经济圈。积极推进景德镇、抚州、瑞金、三南(龙南、全南、定南)四个城镇组团建设。

  到2020年,在全省培育形成1座5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2座100~500万人口的大城市、8座50~100万人口的区域性中心城市、60座左右小城市、一批特色小城镇,逐步形成一个城市规模结构更加完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格局。

  此外,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还应解决城乡融合的问题,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城镇化发展路径,走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创新推进机制,着力解决城镇化质量不高的问题;大力提升城镇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