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一封39个孩子签名的爱心书信

30.03.2015  13:13

面对同龄人的不幸与苦难,他们没有无动于衷,而是选择拿起笔——

一封39个孩子签名的爱心书信

▲写给何小清的信。(点击图片放大)

▲水北中学五(3)班全体同学。

  “亲爱的小清姐姐,通过报纸我们了解到人和乡辉江村委辉江村,有一位豆蔻女孩用柔弱身躯支撑起一个家,我们知道这件事情后,都很佩服你。

  “小清姐姐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你的艰苦生活让你成为我们同龄人中最听话、乖巧的榜样……当我们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身旁撒娇时,你却连撒娇的机会都没有,而是默默地承受着照顾家庭的重担。

  “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幸福的梦想。……现在你爸爸虽然卧病在床,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有痛苦就会有欢乐,因为我们相信,困难是暂时的,幸福才是长久的。

  “作为学生,我们都在努力着。……好在我们都有信念,幸福就在我们心里。正如你自己说的:‘爸爸在,家就在。’我们想补充的是:‘家在,幸福就在。’

  “我们都是农村人,我们都是同龄人,请你不要伤心,让我们一起快乐幸福地成长

  ……

  这是渝水区水北中学五(3)班全体学生通过报纸了解到何小清的感人事迹后,联名写给何小清的一封信,内容感人至深,情真意切。

   学生自发组织献爱心

  《新余日报都市版·新余晚报》3月13日在二版刊登了《豆蔻女孩用柔弱身躯支撑起一个家,她说:“爸爸在,家就在”》一文,报道了刚满14岁的小女孩何小清独自一人照顾瘫痪父亲,用柔弱的身躯坚强地支撑起这个家的事迹。文章见报后,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广大读者在怜悯何小清遭遇的同时,又被她的坚强所感动。一时间,在政府与民间力量的双重推动下,一股爱心向善的正能量汇聚在何小清父女周围。

  简俊明是水北中学五(3)班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看到何小清和自己学生同样是农村人,也是同龄人,却坚强地用柔弱身躯支撑起一个家,于是把报纸拿到班上全文读给学生听,并把报纸留在班里给学生们传阅,以此来教育他们要做一个有爱心、有孝心、有上进心的“三心”少年。正好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作文题是《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为加强学生们对何小清事迹的认知,简俊明就把作文题改为《给何小清的一封信》。

  当简俊明第二天上课去收作文本的时候,让他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除了一摞作文本外,学生们自发把自己的课外书、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放到了讲台上。他一问才知道,学生们看完何小清的事迹后被她的坚强所打动,决定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帮帮她,希望老师将这些学习用品代为转交给何小清。

  “看到孩子们这么有爱心,我很意外,也很感动,于是决定以班级全体学生的名义给何小清写一封信,一来可以鼓励何小清快乐幸福地成长,二来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爱心。”简俊明说。

   家长坚持和孩子一起做好事

  3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水北中学五(3)班,看到报道何小清事迹的两期报纸仍然在讲台上放着,学生们课间还会去翻看。由于看过太多次,报纸已经皱皱巴巴,上面的字迹也已经变得模糊。班上共有39名学生,平均年龄只有11岁,最大的13岁,最小的10岁。在他们眼中,何小清是个值得敬佩的姐姐。

  整封信是由两名学生执笔写完的,11岁的胡心婷就是其中一员,她是班上的学习委员。胡心婷说,何小清的报道她看了几遍,非常感动。副班长艾梦婷是住校生,家住水北镇龙骨村委跃塘村,她说班上的同学们都很想去看望小清姐姐,她们在信中也表达了:“我班同学都希望能成为你的朋友,一同快乐幸福地成长。

  读完《给何小清的一封信》,记者发现,学生们把报道内容看得很仔细,每一个细节都注意到了。孩子们很细心,看到报纸上说何小清是六年级学生,他们特意买了《六年级课外阅读与写作》《六年级同步作文》,看到何小清喜欢看书,他们就送出自己的课外读物。还有一位学生把这学期学校作为奖品发给他的笔记本送给了何小清。

  当胡心婷把报纸拿回家给妈妈敖金兰看了之后,敖金兰感同身受,她也有类似艰苦生活的经历。敖金兰8岁时就没有了爸爸,家中还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那时候,她在上学的同时还要放牛、打猪草、做饭,还要照顾弟弟妹妹。为减轻妈妈的负担,12岁时,敖金兰就开始出去挣钱。听说女儿要帮助何小清,敖金兰坚持要和女儿一起献爱心,她还特意到市区给何小清买了一个书包。“小清是不幸的,但同时她又是幸运的,有这么多好人在帮她,我也希望通过帮助她来让女儿做一个更有爱心的人。”敖金兰说。

   水北中学好人好事频出

学习身边的好人。

  在水北中学入口不远处,有一个“好人榜”,上面记录着发生在该校的好人好事。其中,邹子铭临危不乱智救落水儿童的事迹吸引了记者的眼球。2014年5月23日下午,南陂村6岁儿童张华敏在村中河道边洗手时,不慎掉入2米多深的河中。就在其他小伙伴不知所措时,9岁的邹子铭却非常淡定,他试图拉回张华敏未果后,果断地跑到公路上求助。一名面包车司机见状停车,快速奔向河边,纵身跳入河中将落水者救上岸。这件事曾在我市广为传颂,市委书记刘捷曾派专人看望邹子铭。

  此外,捐资助学的好人、无私奉献的好教师、拾金不昧的好学生都在好人榜中。水北中学政教处主任陈晓敏说,就是要在耳濡目染中培养学生们的品质。由于水北镇留守儿童很多,为让留守孩子放学后有个好去处,水北中学争取到了“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腾出8间教室让孩子们学美术、电子琴、书法等,有老师专门指导。“这样留守学生就能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在一起学习、玩乐中互帮互助。”陈晓敏说。

  “我们一直注重学生的德育和智育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心,努力打造一个有爱的中学。”水北中学校长王鹰说,该校经常举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还组织了水北中学志愿者服务队,每逢春节会组织送春联下乡等活动。“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打造‘新余有爱’志愿服务品牌,我们虽然在镇上,但我们全校师生都会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新余有爱’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王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