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适龄男性从2020年起每年推迟6个月退休
延迟退休的“渐进性”如何体现
延迟退休的大政方针已定,据估计,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但执行中还是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得细些,充分照顾各方情绪和利益,才能既解决问题又不伤人心。
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渐进式延迟退休,这样的提法尚属首次,这是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的一次全新尝试。
从中国的发展现状来看,延迟退休的必要性来自两方面:一是累年递增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额,并不能抵消养老金的未来支付压力。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显示,中国城镇基础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额2011年达2.22万亿元,这意味着如果不作调整,养老金账户将越来越入不敷出;二是中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今年将达到2.0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8%,这意味着如果不延迟退休年龄,适龄劳动力的缺口将越来越大。因而,不管是为了缓解养老金支付的压力,还是增加有效劳动力的供给,延迟退休已是大势所趋。
在大方向确定之后,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可操作的执行办法,仍然需要严谨的顶层设计和民间论证,将各阶层的利害得失细加考量,将各群体的承受力访察清楚,尽可能地照顾大多数人的利益。如此这般出台的细则,公众阻力最小,社会成本最低。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走的是渐进之路,《决定》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仍然秉持这样的思路。
说到渐进式,仍然有“急渐进”和“缓渐进”两种路径可供选择。有专家建议步子快一些,适龄女性从2015年开始每年推迟1年退休,适龄男性从2020年起每年推迟6个月退休,到2030年时男女都将是65岁退休。也有的专家建议步子慢一些,理由是日本和美国只是延迟退休三四年,却用了三四十年去过渡,中国延迟退休5年,也可参照日美两国的步骤来进行。
从缓冲大众心理和降低动员成本来说,“缓渐进”之路当然更为稳妥。然而这中间可能有一个“时不我待”的问题,嗷嗷待哺的养老金账户急需减支增收,而“银发社会”的来临也是脚步迅疾。所以,在急和缓之间要进行一个稳妥的权衡,找到一条未必最好但一定不坏的可行之路。如果提高中央和地方国企上缴红利充实养老金账户的政策执行得力,国企尤其是利润丰厚的央企能源源不断地向养老金“输血”,延迟退休的步子当然可以迈得稳健一些。这中间的变数,取决于国家向国企征缴红利是否“下得去手”。“全民分享国企红利”的呼吁已多年持续,可是一直没能大范围地成为现实。如今以国企红利补养老金不足的做法,仍然是这一思路的延续,真要操作起来恐怕还会遇到不小的阻力。
另一方面,在整体渐进式延迟退休的同时,也应该对某些特殊工种加以呵护。通常来说,对于办公室里坐着的白领来说,只要身体大致健康,延迟5年退休不是无法胜任的要求,但对于那些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工人来说,65岁和60岁有很大的差别,延迟5年退休可能就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因而,在时间上加以渐进式安排的同时,工种上也应当进行分门别类的甄别,该照顾的要予以照顾。这既是一种人性化的伦理追求,也有利于劳动力的人尽其用。
延迟退休的大政方针已定,据估计,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但执行中还是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把可能出现的问题想得细些,充分照顾各方情绪和利益,才能既解决问题又不伤人心。 本报评论员 李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