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让村里大变样 18个红指印留下村支书

14.06.2015  15:17

6月8日,持续了一段时间的阴雨天气终于结束。这对于全南县南迳镇水务站站长李远平来说,意味着今年的“端午汛”平稳度过。当日一大早,李远平洗好沾满泥巴的套鞋、雨衣,锁好房门,就驾车驶往离圩镇20公里远的黄里村。

李远平还有一个身份——黄里村的党支部书记。李远平2013年通过乡镇事业编制干部选拔考试,考取南迳镇水务站站长而卸任黄里村党支部书记。但在去冬今春进行的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期间,南迳镇黄里村18名党员写下联名信,并在信中按下鲜红指印,挽留李远平继续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联名信的执笔者、老党员李家庆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远平当了10年村支书,村里大变样。这样的好干部我们希望他永远留在黄里村。

黄里村的自然条件并不算好,集体经济以前发展缓慢。现在,黄里村村民却可以自豪地说,在南迳镇所有的村里,黄里村的基础设施、村民的生活水平都位列前茅。

翻看黄里村近10年村委会的村务公开记录,村民的话得到了佐证:近10年来,李远平带领村“两委”班子多方筹集资金,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经费250多万元,把公路和自来水通到了家家户户,新建桥梁2座,新扩建了村委会办公楼和村小校舍……村里变了样,大家有目共睹。可只有亲历其事的村“两委”成员才知道,为了筹集建设资金,李远平付出了多少艰辛。为了争项目、跑资金,李远平拿着报告往南昌、赣州跑;为了动员在外乡贤支持家乡建设,李远平想出了“冠名”“立碑”等办法。

基础设施大变样,生活条件节节高。走进黄里村,一幢幢崭新的白墙灰瓦小楼掩映于青山绿水间;农田里,连片集中种植的商品蔬菜向远处延伸。正在蔬菜地里劳作的村民刘观妹听说笔者来采访李远平,拉着笔者的手表扬李远平。原来,李远平早在20年前就率先引进广东客商,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在村里发展以荷兰豆为主的商品蔬菜种植,仅靠种植荷兰豆一项,刘观妹一家每年就可以增收3万多元。

在村民眼中,李远平是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村民李正梅的脱贫致富全靠李远平“量身定做”的全程帮扶。在充分考虑劳动力、田地水面等综合条件之后,李远平帮着李正梅谋划了山上种果、水面养鱼、岸边养畜的立体种养,并把自家一台八成新的拖拉机无偿送给了李正梅。

在81岁的孤寡老人谭善妹的心里,李远平是亲如儿女的贴心人。谭善妹一生孤苦,到了晚年更是因为无儿无女,生活倍加艰辛。谭善妹的艰难,李远平时时牵挂在心,每月的米油等生活用品,李远平总是及时帮忙购买,并亲自送到老人手中;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只要一个口信,李远平总能第一时间赶到,帮助解决。

全村246户926口人,每家每户李远平都有一本明细账:算算日子,要帮行走不便的孤寡老人买米、买油了;雨季将近,哪几户村民还住在土坯房里,要帮着检修屋顶;谁家和邻里起了纠纷,要及时调处化解。村民李林因为分家的事情与兄弟闹红了脸。隔阂越积越深,矛盾不断尖锐。于是,原本血浓于水的亲生兄弟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为了调解兄弟俩的矛盾,李远平在整整2年的时间里,每周定期走访了解兄弟俩的思想动态,并先后主持了13次调解会、提出了4种调解方案,终于让兄弟俩重归于好。

李远平说:“党员们的18个鲜红指印,虽按在纸上,但印在我心里。”(谌杰)

来源:客家新闻网-赣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