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槌会”的故事

13.05.2014  18:22

图为上世纪90年代分宜县田心村上施刘家村貌。

  在今天的分宜县钤山镇田心村上施刘家,诞生了分宜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中共田心支部。1927年7月中共田心支部成立,刘辉煌成为第一任支部书记。党组织成立后,在上施刘家祠召开了第一次党员大会,会议决定要建立武装、秘密发展组织、筹集经费,同时要求党员严格保密: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妻儿。

  在当时的环境下如何秘密发动群众、发展组织,是时任书记刘辉煌心里一直在琢磨的事情。什么样的人最容易被发动呢?当然是那些生活最苦的老百姓。按照这样的思路,刘辉煌发现当地最穷苦的人莫过于山里掮木竹的农民。分宜南部山区盛产竹木,一些穷苦农民把到山里掮运竹木卖苦力作为谋生手段。掮木竹是个非常苦、非常累、又非常危险的活。在深山老林要把木竹掮出来很不容易,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入深沟丢掉性命。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刘辉煌就上山向这些贫苦农民宣传革命,启发他们倒苦水,激发他们的斗志,慢慢地将他们组织到一起。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对外就叫“丫槌会”(因为掮木竹时,为了省力,他们常常都要用到“丫槌”这个工具)。“丫槌会”起初会员只有25人,后来逐渐发展到数百人。

  在“丫槌会”的基础上,中共田心支部开始筹备恢复和发展农民协会。通过“上名字”的方法采取亲找亲、邻找邻、知心人找知心人的串联工作发展成员,为了保密,每个参加的同志都以“代名”进行登记,以免暴露身份。就这样,田心支部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民协会首先在群众基础较好的上施村成立。不久,北面的行山村、江东坪、下坊等村都相继筹建了农民协会,苑坑乡最大的村庄檀溪也成立了农民协会。在“丫槌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农民协会,不仅吸引了广大穷苦农民的参加,一些富家子弟也纷纷报名。(傅媛媛)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