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傅连暲为何被迫害死:查出林彪吸毒

11.05.2015  17:21

  傅连璋(1894—1968),原名傅日新。福建省长汀县人,医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资料图)

  本文摘自《百年潮》2000年第4期,原标题:林彪扎毒与傅连暲之死

  1998年3月29日是傅连暲同志遇害30周年祭日,10月22日又是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20周年纪念日,为悼念这位对革命、对我国医学和医疗卫生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第一位红军医生,我们拜望了傅连暲夫人、年过八旬的老红军、老干部、老党员、军委卫生部原处长陈真仁同志,听她讲述傅连暲受林彪迫害以及他们同林彪一伙坚决斗争的事迹。现在根据她的谈话和文献资料,整理成文。

  毁家纾难,投身革命

  1894年中秋节,傅连暲诞生在福建汀州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出生后接受教会洗礼,童年时便成为基督教徒,经常听到“仁爱”、“人道”、“救世”的教义宣讲。在他的心灵深处,希望上帝真能拯救穷人。从小学到中学,他在教会学校崇正小学和中西中学半工半读。他想毕业后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中学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福音医院亚盛顿医学馆学习。5年后毕业,被福音医院聘为汀州所辖8个县的旅行医生,开始实现当医生的理想。3年后又被聘为福音医院高年住院医师和助教,并兼任汀州省立男中与女子师范的校医,以及汀州红十字会主任医师。他的医德和医术,连一些外国医生都表示钦佩。可以说是誉满汀州了。

  1925年上海爆发了反对英、日帝国主义的五卅运动,全国各地响应声援,傅连暲也在汀州爱国人士反帝通电上签了名。当时一些英籍医生害怕群众运动的威力,离开汀州回国,傅连暲被推举为福音医院院长。就在这年年底,闽西建立了共产党地下组织,他与邓子恢、罗化龙等同志有了接触,还读了瞿秋白的《新社会观》,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变化,由基督教徒单纯的博爱、仁爱、人道主义发展到同情革命。

  1927年8月南昌起义失败后,他冒着风险,在汀州组织力量,以福音医院为据点,接纳了300多名起义受伤官兵,使他们得到较好的治疗。同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部上了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瑞金与汀州相距仅50里,根据地的红军和乡亲们不断到福音医院治病,傅连暲都热情接待。毛泽东需要国民党统治区的报纸,傅连暲尽力收集,后来干脆自己花钱订上海的《申报》、《新闻日报》和广州的《工商日报》、《超然报》等有名气的报纸,以郑爱群的化名,请人秘密送给毛泽东参考。

  1929年,转战闽西的红军解放了傅连暲的家乡汀州和龙岩、上杭、永定等地,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傅连暲以自己的全部积蓄为红军购置衣物,还将女儿、侄子和几个学生送去参加红军。1933年,他把福音医院的设备搬到瑞金,为苏区建立了中央红色医院,并将全部家产捐给革命队伍。真可谓是“毁家纾难”。中央苏区的机关报《红色中华》发表了《红匾送给捐助巨产的傅院长》通讯,称他是“苏区第一模范”。

  1934年,红军被迫撤离苏区,组织上考虑傅连暲患过肺结核,又有严重胃病,体质很弱,打算让他留下,他坚决要求与部队同行。10月,告别老母妻儿,踏上艰难的长征路。

  1936年到达延安后,他奉命组寻建陕甘宁边区医院,并不断开办医生和护士训练班,培养医护人员。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又组建延安中央医院。新中国建立后,傅连暲一直担任中央卫生部和军委卫生部副部长职务。1955年被授以中将军衔。

  为什么这样一位毁家纾难,把一切献给革命,功勋卓著的红色医生会遭到林彪的迫害含恨而死?陈真仁同志打开了回忆的闸门,讲述了许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