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大乐园”大马森美兰营课程丰富多彩
中新网11月26日电 据中国华文教育网消息,11月22日,2013年“中华文化大乐园”—马来西亚森美兰营进入第5天。4天来,11位来自中国深圳的老师在森美兰芙蓉新华国民型华文小学,为来自马来西亚森美兰州18所小学的290名学生带来11项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学习课程。
课堂上欢快的笑声、营员们学习时专注的神情、课后营员们找老师签名“追星”的热情,以及马来西亚各大华文报纸对“中华文化大乐园”活动赞美有加的报道让来自中国的老师们和随队工作人员感到异常欣慰。
“孔雀开屏、若琛出浴、鲤鱼翻身、喜闻幽香、细品佳茗”,这些优雅的中文词汇,就是茶道课上王倩老师给营员们传授的铁观音茶道动作。伴随着舒缓的古琴音乐声,营员们专注地学习这些动作,源远流长的中国茶道文化,在这些海外“龙的传人”身上呈现出了独特的中华文化之美。
少儿音乐课上,尚世杰老师给营员们带来了中华传统的学堂乐歌,营员们在尚老师的调动下,一边打节拍,一边唱儿歌,十分欢快。据尚老师讲,营员们很有“音乐细胞”,他们对音准的把握非常出色,完全超出了老师的预期,难怪当地盛产像梁静茹这样的华语歌星。
剪纸课的王红老师非常用心,马来西亚生产蝴蝶、森美兰州芙蓉市又称“花城”,所以她特地教营员们剪蝴蝶、剪立体团花。虽然上课时既要动口又要动手,既要集中示范又要分别辅导,但看到营员们对剪纸这门传统中华文化的热情和喜爱,王老师感到非常欣慰。
教软陶的冯莉老师在深圳是国家级、省级陶艺工作室的专业主持人,这次一到教室,马上也把教室布置得充满艺术氛围。色彩鲜艳、形态活泼的软陶塑像,尤其是十二生肖,不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有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课堂上营员们积极动手,在冯老师指导下,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喜爱的造型。
民族舞的黄嘉玲老师和中国古典舞的郑韵老师是这次最年轻的两位老师,她们给营员们带来了藏族舞蹈、东北秧歌等各种民族舞蹈、中国古典舞蹈,让营员们学习感受中国各个民族传统舞蹈的韵律和美感。
少儿京剧的赵露霞老师是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她给营员们带来的是《大唐贵妃-梨花颂》,她扮演杨贵妃雍容华贵的身段和唱腔,成为女孩子们模仿的对象,她扮演孙悟空机灵活泼的神态,则深受男孩子喜欢。
“为什么李老师穿衣服要把衬衣的下摆塞进裤子里,因为这样显得腿比较修长,写书法也一样,李老师的‘李’字,腿也要修长才漂亮。”李汉宁教授是中国书法协会会员,国内第一本书法教学法专著的作者,第一节课他就用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比喻,在一次次哈哈大笑中潜移默化地向营员们传授中国书法的美学。
青花瓷、扇面,这些美感十足的“中华元素”是李罗老师带给绘画课营员们的“文化大餐”。课堂上,营员们画得有模有样,已经有一些青花瓷纹样的纸盘呈现在大家面前,装点在教室里,很有中华传统文化的韵味。
“呼——哈——”喊声气壮山河,出拳刚猛有力,震脚地震山摇,这是中国功夫课上的场景。出师少林的靳红明老师是第二次到马来西亚传授中国功夫。《少林寺》《叶问》等功夫影片让中国功夫红遍世界,在华人集中地东南亚更是深受欢迎,靳老师也成为学生们膜拜的对象,学武虽然辛苦,但营员们跟着老师学得非常投入。
毽球课的田源老师是教师团队中最资深的华文教育志愿者,他已经是第五次到马来西亚推广毽球运动。他说,毽球是传统的中国体育项目,能将其传授给马来西亚的华裔青少年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尤其是“中华文化大乐园”这样的活动,寓教于乐,自己和营员都乐在其中。
这几天的课后,营员们都追着老师们给自己签名,教总和学校的领导则追着书法老师索要“墨宝”,这股“追星”的热情让老师们感受到当地华文教育工作者、营员们对老师的尊重,说明了老师们在这里受欢迎的程度,也证明了中华文化在这里受到一代代良好的传承和广泛的推崇。据芙蓉新华华小谢立意校长反映,自大乐园开营之后,有些之前没报名的学生和家长纷纷要求参加,但为了保证活动效果,无法再接收营员参加。
“中华文化大乐园”不仅在华教界掀起热潮,也成为整个华人社会关注的活动。开营第二天,马来西亚三大华文报纸《星洲日报》《中国报》《南洋商报》都刊出了森美兰营开营的报道,而《中国报》更是派出记者和摄影师全程跟踪报道,还跟领队和各位老师作了专访。随着活动继续深入开展,“中华文化大乐园”还将得到更多的关注。(佘堉南)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