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南海里的大学:毛泽东倡导 规格很高
熟悉中国政治的人,对于以中央党校为基础的中共干部培训体系大多有所了解。党校体制形成了一套覆盖中央到地方的培训网络。另一方面,也有其他进行继续教育的学校作为补充,在中南海就曾有这么一座大学——中南海业余大学。
听名字是不是有点low?其实,这所中南海里的大学名字“业余”,但在历史上的角色却不“业余”。
毛泽东亲自倡导创办
中南海业余大学的起点很高。
出版于2011年的纪实文学作品《红墙童话:我家住在中南海》中曾提及这所学校。书中写到,在中南海四福堂东面,还有一条狭窄的甬道。甬道东面,还有数个南北排列的院落,但都很逼仄,惟独最北边是东西并列的两个大院,有人说这是喜福堂。
“喜福堂的两个院子,只有一个院子住了四五户人家……毗邻的东院始终空着,所有的房间都锁着。在此之前,这里曾是中南海的业余文化学校。学校是毛泽东倡导创办的,开始是为机关警卫人员、勤杂人员补习文化。经人提议,一些工农干部也来参加了学习。后来,文化学校升级,改名为中南海业余大学,毛主席亲自担任校长,校址也改换了地方。”
为机关警卫人员补习文化,是中南海业余大学当时的一项重要作用。1979年《解放军报》上曾刊载文章《学习科学文化是国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回顾历史时写到:“进城后,毛泽东同志亲自关心警卫战士学文化,指示警卫部队办文化学校,亲自任中南海业余大学和中学校长,亲自审批教学计划,批改干部、战士的作业。”
根据《毛泽东的艺术世界》记载,在一次与警卫有关学习的谈话后,毛泽东表示,“搞建设没有文化没有科学知识不行。你们搞警卫工作将来也要参加建设。我现在给你们加一个学习任务。我想给你们办个学校,我给你们当名誉校长”。毛泽东口中“办个学校”就是后来的中南海业余学校。
此后不久,毛泽东把叶子龙(毛泽东同志办公室主任)、李银桥(毛泽东卫士长)叫去,提议办起中南海机关业余学校。毛泽东以他的名义请来语文、数学、历史、地理以及教时事的老师。负责毛泽东警卫工作的一中队战士以及毛泽东身边一组的卫士都参加了。毛泽东叫李银桥从他的工资和稿费中拿出钱,为大家买了书包、课本、作业本、字典和笔墨一应学习用具。
学校后来因故停办。据《人民日报》介绍,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胡耀邦同志倡议恢复,1981年正式创建。在1985年第一批学生毕业典礼前夕,胡耀邦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另据资料显示,1988年时,中南海业余大学参与组建了首都联合职工大学。5年后该校又独立出来,再度恢复为中南海业余大学。1993年,中央办公厅决定将中南海业余大学并入北京电子科技学院,与之合署办公。
曾享高规格关怀
这所以中南海命名的学校,其创设之初所享受的政治地位也是高规格的。
前文已提及这所学校和当时国家领导人之间的密切关系。而据曾担任中南海业余大学教务长、副校长的作家龙吟介绍,除了毛泽东担任名誉校长外,“刘少奇担任第一任校长,负责教授中南海里面的干部和职工。”
【1】 【2】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