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岁久情愈真
人民日报出版社的新书《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引出了很多饶有兴味的话题。封面的一段话,道出了国际风云的变幻:“他们有的一直是朋友;有的本来是朋友,却突然形同陌路;有的本来是对手,后来却成了朋友。”
在方可成提供的分析基础上,笔者研究了《人民日报》从1948年迄今的全文数据库,进一步梳理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在60多年间的亲疏变化,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外交的长期稳定和与时俱进,中国文化的博大包容。
(10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48年迄今在《人民日报》出现的频次,单位:次)
西哈努克亲王:一贵一贱,交情乃见
在中国居住过几十年的西哈努克亲王,无疑是排名第一的“老朋友”。亲王2012年10月去世的时候,一些中国年轻网友不了解历史,在新闻跟帖中对亲王长期寄居中国不无调侃,但过来人更能体会中国外交的良苦用心和高尚情怀。
@摘星手010:在那个物质贫瘠、精神荒芜的年代,西哈努克给中国人带来了一派高贵雅致。我们对西哈努克一往情深,从郎诺篡权到波尔布特当政,善始善终。邓颖超访柬时,坚持在宾馆楼上看到被软禁的西哈努克从楼下走过,以确认他还活着。西哈努克说:如果我必须接受某国政府的供养,这个政府最好是中国。
傅学章2013年在《人民日报》撰写《缅怀西哈努克太皇》,提及中柬交往的很多感人细节:
西哈努克生前谈论与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第一次会见,用了"一见钟情"这个浪漫词语。“他们为什么都如此同样地打动了我?大人物的平易近人及其对小人物的尊重,对一个小国和小国领导人的尊重。”
1970年3月,柬埔寨首相朗诺发动政变,宣布废黜西哈努克国王。西哈努克这样描述3月19日从莫斯科飞来北京时的心情:“当时我面临着去哪个国家的选择。金边阴谋家给我造成的命运,反倒为我指明了方向,我立即意识到要到北京寻求支持。一到机场,周总理拥抱着我说:你还是柬埔寨的国家元首,中国绝不承认别的任何人。”周恩来总理特意动员了40几个国家的外交使节到机场隆重迎候被废黜的西哈努克亲王。
中国人为他的"柬埔寨民族团结政府"提供了元首府、首相府和政府大楼。中国政府拨出北京市中心的东交民巷15号,让西哈努克安家落户,深宅大院里设有办公室、会客厅、餐厅、游泳馆、羽毛球场和多功能厅,配有警卫、秘书班子、高级厨师、花匠和车队。
《史记》写道:“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中国人民与西哈努克的交往,谱写了一曲光明澄澈的国际友谊的绝唱。
阿尔希波夫:人生结交在终始
1984年1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陈云在中南海迎来了一位久违的老朋友--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阿尔希波夫在20世纪50年代担任苏联在华专家总顾问,在中国连续工作了8个春秋。这是中苏两国关系冻结20多年后,第一个苏联政府副总理级的代表团正式访华。
《人民日报》写道:“两位老朋友再次相逢,格外高兴,并热情地互致问候。陈云表示:在50年代制定和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过程中,我们合作得很好。对于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过去的援助,无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建设时期的援助,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都没有忘记,也是不会忘记的。”
据冯慧明1995年12月3日发表在《人民日报》的文章《永久的珍藏》记载,阿尔希波夫说,与陈云的这次会面“终身难忘”。“我们久别重逢,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陈云哭了,我也止不住流下热泪。当时,他的腿走路不方便,听力也不太好,我们开始交谈时他手里还有一个准备好的提纲,可是老朋友之间一谈起来就无话不说了。那次访问双方签订了许多恢复合作的协议。”
尽管中苏关系经历了意识形态对抗和军事摩擦,但两国人民和官员之间的传统友谊没有被岁月的尘埃所遮蔽。唐朝御史大夫贺兰进明吟道:"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这正是中国文化的弹性和张力。
【1】 【2】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