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热衷海外收购 “领养”菲斯科谁最得利

17.01.2014  10:48

  中国企业似乎很热衷对海外破产公司的收购,从之前的南汽收购罗孚再转手倒给上汽,再到上汽收购双龙汽车,从吉利收购沃尔沃到庞大、青年汽车收购萨博未遂,中国企业俨然成为国外那些没落公司的救星。

  就在最近,万向集团与李泽楷控制的混合动力技术控股公司,都盯上了美国的电动车企业菲斯科,并且为其打得很是热闹,双方谁也不想在对菲斯科的收购中轻易认输,互相纠缠中分明就是要死磕到底。

  为了将菲斯科收归麾下,万向和李泽楷两家最初开出的价格本已不低,而在进入实质性收购之前,又打起了价格战。先是混合动力技术控股公司开出了2500万美元,万向集团则给出了2572.5万美元的报价。到了后来,混合动力加价100万超过了万向,万向就干脆猛砸1000万。最新的消息是,混合动力宣布再次加价2900万,以5500万反超万向的3500万美元。较上了劲的双方,都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也都是不到黄河不死心。

  在价格上血拼的同时,由于万向并不认可李泽楷方面直接收购菲斯科的做法,一纸诉状告到了美国的法院,提出了公开竞拍菲斯科资产的请求。前几天,万向的这一请求得到了美国法院的准许。万向赢了这一回合,混合动力也不甘心,虽然对这一判决深表失望,但还是表示届时会参加竞拍。

  万向和李泽楷争着抢着开出大价钱,都想“领养”菲斯科,当然不是为了做慈善,而是各有自己利益上的图谋。

  李泽楷虽然是汽车行业的门外汉,但对通讯行业却很有心得。在他看来,信息技术已经超越了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的范畴,软硬件结合是IT业未来的趋势。如果能够收购菲斯科,可以利用掌握的IT、通信技术和资源,发展汽车的电子化和智能化。分析认为,收购菲斯科,或许正是李泽楷探索IT业未来和汽车互联化的一个大胆尝试,一旦收购成功,李泽楷会想办法整合现有资源,为新能源汽车菲斯科顺利走向市场化铺路搭桥。

  相对于李泽楷的跨界,一直有着造车梦、并且刚刚获得了专用车生产资质的万向集团,显然不想只做汽车零部件的龙头老大,而是想在整车制造上有所作为。先前,万向集团已经收购了为菲斯科供应锂电池的美国A123公司,从而拿到了电池及电池管理技术,如果收购了菲斯科,则可将其拥有的汽车外形及底盘技术收归己有,而这些已经基本上解决了万向造车所需要的主要技术问题。更何况,菲斯克的Karma混合动力车的售价超过了10万美元,按照万向的想法,顺利接手菲斯科后,可能会在前18个月里在美国市场出售1000辆,在欧洲出售500辆,这其中的利润也是相当可观的。

  有着这样的考虑,也难怪万向和李泽楷都对收购菲斯科志在必得了。然而,万向与李泽楷的“互掐”,争夺的只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即使砸下重金将菲斯科收购到手,将来的发展仍然存在着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倒是两家互相较劲争先恐后地加价,让穷图末路的菲斯科成了美国人的香饽饽,而万向和李泽楷则上演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现实版。

  这里的“渔翁”,自然是坐山观虎斗的美国人。按照李泽楷给出的收购方案,会支付菲斯科所欠美国政府的部分贷款,但他同时希望利用政府贷款中大约1.68亿美元来支付收购菲斯科的资产,这意味着其他债权人在菲斯科破产后将几乎获得不了任何补偿。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债权人当然不会同意将菲斯科卖给李泽楷,转而希望万向进入竞购程序了。

  就连批准万向竞拍请求的美国破产案法官KevinGross,也对李泽楷方面的收购表示:“当买方试图通过折扣价购买Fisker资产,债务人的破产是一个悲剧。”他表示:“另一个感兴趣、现金支付的意向者的出现,可提高信贷回收率。”而菲斯科所在的特拉华州州长Markell,以及美国另一名参议院议员,都对法官的判决表示支持。

  很显然,竞拍垂死的菲斯科,竞购的双方万向和李泽楷,都可能为了战胜对手而抛出更大的价码,债权人的利益得到了更大的保障,美国人的如意算盘已经打得噼啪山响,坐等大把的真金白银滚滚而来。

  这不免会让人想起了当初庞大、青年汽车对萨博的收购,虽然菲斯科的收购案与彼时的情势有所不同,但还是希望不管是谁最后取胜,万向和李泽楷的运气能好一些。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