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的突围——原外经贸副部长张祥教授来校讲座

09.01.2015  02:16

 

 

      1月6日正值“小寒”时节,蛟桥园冷意浓浓;我校研究生学术报告厅内气氛热烈,座无虚席,有着另一番热闹景象,师生们正翘首等待讲座隆重开始。

      当天下午由国际经贸学院、科研处联合承办,2015年第1期国际经贸论坛正式拉开序幕。原外经贸副部长张祥教授受邀为我校学子讲学,作《转型与崛起: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服务经济》的专题讲座,讲座由校长王乔教授主持。我校主要领导、各学院负责人、教师和师生300余人聆听了讲座。

 

 

 

 

      讲座伊始,王乔校长对张祥教授的莅临和讲学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扼要介绍了张教授的学习经历、工作履历和著作情况。他说,服务经济既涉及到中国的经济转型,同时也涉及到中国产业的升级,甚至于也影响到中国的社会结构变革,因而张祥教授的专题讲座对于帮助我校师生进一步了解服务经济及其发展大有裨益,是一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的盛宴。       张祥教授的讲座以“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思考问题带入,立足于经济思想理论,基于对各国经济发展历史和现况实证考察,针对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研究分析,从“体验”、“思考”和“发展”服务经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我国经济发展要告别单独依靠财政、货币政策短期调整,转向经济格局、产业结构政策的长期调控。       “历经三十余年快速增长,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正面临着严重的制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不堪重负,人口红利“天窗期”正在收窄,外部竞争压力日益加剧。我们看到,中国经济转型到了关键时刻。我想,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实现经济跨越式转型,是当前中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战略选择”,张教授如是说。       讲座中,张祥用历史观角度阐述服务经济发展历程,用国际化视角解读了中外服务经济差异,用前瞻性眼光分析了服务经济发展。此外,还总结了美国服务经济在组织体系、政策实施、战略发展等方面的经验;进一步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发展与一般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存在结构性矛盾、服务贸易领域利用外资规模有限、服务业促进就业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服务贸易效益和竞争力亟待提升和面临服务业“全球化” 的挑战等问题。对于怎样促进服务经济发展?如何看待并把握其中蕴藏的机遇?他阐明了“中国服务”应当做的战略选择,辩证地指出了服务经济的发展趋势。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制造业企业要通过“扩容”、“剥离”和“融合”三个路径向服务型企业转型;中国服务经济应该紧扣金融、服务外包、物流分销、文化产业等4大服务领域,逐级主导全球价值链,打造世界的“中国服务”。       讲座尾声,张教授还将他所著作的书籍赠给王乔校长。王校长致以诚挚谢意,并表示将由图书馆妥善收藏。       当前,我国即将迎来“服务经济新时代”,聆听此次对进一步理解服务经济的内涵、把握服务经济发展的方向,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张祥教授的讲座生动幽默,整个讲座娓娓道来、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达到了为我校师生开拓眼界、启发思路、丰富教学科研素材的效果。历时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师生们仍然意犹未尽,纷纷表示希望张祥教授能再次做客江财。(文/国际经贸学院 俞红  图/孙坚  编辑/孙爱霞)           【延伸阅读】       张祥,1979年中国派出的首批27个留美大学生之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现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理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工作站指导老师。曾任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曾兼任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首届“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第十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       张祥教授长期在企业、学术研究机构和国家政府机关担任领导职务。在担任上海市政府外经贸委副主任期间,张祥博士开始主持重大国际商务谈判。在担任中国外经贸部副部长期间,主要负责中欧经贸事务、中国高新技术贸易和国际经济贸易政策研究等工作,组织制订并启动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多次参与重要的国际双边和多边经贸关系谈判。       主要著作有《机遇与挑战: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2014年3月)、《国际商务谈判(原则方法艺术修订版) 》(2014年1月)、《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2013年9月)、《转型与崛起: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服务经济》(2012年1月)、《新经济和国际经济贸易》(2001年)、《知识经济和国际经济贸易》(1999年)。1994年出版的《国际商务谈判——原则、方法、艺术》一书被先后翻译成德文、匈牙利文、越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