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间中国参加澳网人数翻番 重要一极需高端

13.01.2014  19:54

特约记者严佳评述

2005年,百年澳网( 微博 )。那一年,在墨尔本公园留下印记的不仅仅是萨芬4年后的第2个大满贯冠军、费德勒惊人26连胜的终结以及创纪录的男单决赛收视率——那一年,李娜、彭帅、郑洁( 微博 )、刘南楠和李婷( 微博 )5名中国大陆球员参加了澳网女单正赛,而李婷/孙甜甜、郑洁/ 晏紫还参加了女双较量。那一年,经历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女双夺冠的震撼,整个职业网球界再度惊呼:“中国人来了!

9年后,2014年澳网,中国人,又来了!从李娜到唐好辰等6人参加女单正赛;韩馨蕴(微博)、郑赛赛参加女双正赛; 张择和吴迪( 微博 )参加男单正赛——10位中国大陆球员!中国人在墨尔本公园起码要待到第一周结束……盛况空前!

或许有人要说,虚假繁荣啊!单打第一轮后,还能剩几个?客观说,恐怕还真剩不下几个。第一次参加大满贯正赛的唐好辰,首轮遭遇加拿大新秀布沙尔;资格赛晋级的段莹莹,首轮对手是排名曾在世界前40位的戈沃尔采娃;张帅(微博)的对手是状态平平的德国球员巴瑟尔,但第9次参加大满贯正赛的张帅能否摆脱“一轮游”的记录还是个疑问。竞争更为激烈的男单更不好说了:张择迎头碰上西班牙名将沃达斯科;吴迪面对排名86位的法国人德施奇佩尔,或许还有些机会。但不管怎么说,若是第一周结束后、澳网单打比赛中只剩下一个李娜,那一点都不稀奇。那些一直都在的中国人,9年前是李娜、郑洁、彭帅,9年后大概还是李娜、郑洁、彭帅……

10年的职业化,除了一个大满贯女单冠军头衔,难道中国网球就一点进步也没有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9年前,5位球员差不多都属于同一年龄段;而9年后,第一代金花仍是李、郑、彭;但中生代已然有了张帅;更年轻的,还来了段莹莹和唐好辰。9年前,只有女单女双;9年后,又有了男单,而且是在大满贯正赛中有了两位男单球员,其中一个还是第二年参赛了。在全部8位单打球员中,凭借世界排名参加正赛的4人,杀出资格赛重围的2人,获得外卡的也是2人——这个结构本身就说明了中国网球的长足进步不只是体现在球员的能力上,还体现在市场的大发展。否则,自我标榜为“亚太大满贯”的澳网为何要连续多年在中国举办外卡赛呢?

职业网球的世界,中国人是早就来了的。但仅仅能“”并不够,更重要的是一直都能“”。从这个角度来说,过去10年的中国网球同样很好的完成了任务。现在没有人会质疑,中国已经开始变成职业网坛的“一极”。只不过就和中国的制造业一样,除了极少数的精英,大部分还不够“高端”。但是,这又有什么不好?至少,我们有了前进的道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