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中国发展的根本在于创新和转变方式
中新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 马海燕)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知名经济学家刘伟1日在2013北京论坛上表示,中国实现发展的根本在于创新和转变发展方式。
目前中国GDP总规模突破50万亿人民币,占全球GDP比重超过10%,人均GDP38000多元人民币,已经实现从下中等收入到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历史转变。刘伟说,中国能不能用十年时间,像70个高收入国家的发展史一样,实现从上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的穿越,是我们面临的历史性机会。
刘伟认为,过去低收入贫困阶段,中国发展的优势是生产要素成本低,但到了上中等收入阶段,生产要素价格会进入一个快速上升时期。如果效率提高的速度压不住成本上升的速度,短期内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如果不能转变,短期经济严重失衡,长期经济也就不可持续。
上中等收入阶段的另一变化就是市场需求从过去的短缺经济转为需求疲软。如果国民收入高速增长,但分配严重两极分化,就会使整个社会消费倾向普遍降低。刘伟认为,投资需求上不去,消费需求疲软,总需求不足,就会导致严重失业和社会动荡。这就要求一个国家无论是宏观经济的调控方式,还是企业的微观管理方式,作出相应调整。
刘伟说,当前中国经济的主要风险既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又有经济下行的风险,“换句话说,就是既有通胀压力又有经济增长乏力的严重威胁。”而这个矛盾的深刻根源有总量问题,但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
刘伟认为,中国经济的根本问题实际上是结构升级。“结构升级靠短期宏观政策做不到,一定要靠转变发展方式,解决经济结构的调整,包括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投资与消费的结构等。”
刘伟分析说,结构调整最基本的动力首先在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主要依靠制度创新,一个和平、公平、有活力、有充分竞争力的制度安排,对于一个民族的自主创新来说生死攸关。因此,中国的改革成了当前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全中国甚至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共产党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注这次全会对于新时期中国为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进行的制度创新,部署的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和路径。”刘伟说,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适应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要求,推进制度创新成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