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迎来“后银联”时代

30.10.2014  19:12

    新华社上海10月30日电题:中国开放银行卡清算市场迎来“后银联”时代

    新华社记者姚玉洁

    2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放开银行卡清算市场,符合条件的内外资企业均可申请在中国境内设立银行卡清算机构。这意味着,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将迎来重大变局,银联一家独大的历史或将改变。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对中美电子支付服务案的裁定,中国将在2015年8月29日前开放人民币转接清算市场,届时国际巨头VISA、万事达将进入中国市场,单一带有VISA、Mastercard标识的卡在中国境内的POS机上无法受理的局面将成为历史。

    这无疑将给中国支付清算市场带来巨大震动。在全球支付清算市场,VISA与万事达卡一直占据七成以上的市场份额,掌握着全球银行卡相关业务、技术标准和清算系统的主导权。

    而随着新技术革命引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已成为全球增长最快、最具潜力的银行卡支付清算大国,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跨行转接清算组织,已初步形成有效互补、多元发展的局面。

    中国银联显然在中国银行卡产业中处于核心和枢纽地位,截至2014年6月末,银联境内外联网商户超过2100万户,受理网络延伸至全球142个国家和地区。

    与此同时,以支付宝、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在线上支付、跨行转接清算领域快速崛起,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等新型支付方式层出不穷。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第三方支付持牌企业达269家,市场份额排名前20家的第三方机构约占整个支付市场份额的90%,银联的市场“蛋糕”早已被蚕食。

    “在市场先行与规则滞后的矛盾中,中国支付清算市场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说。

    业内人士认为,对外,中国支付清算市场的国际化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缺乏有效的国际协调;对内,支付产品、服务创新和供给仍无法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到支付清算服务体系,但市场规则和竞争秩序尚存混淆和混乱,需要在支持创新与控制风险的‘跷跷板’之间达到平衡。”杨涛说,“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开始对于支付清算市场的各个环节产生深远冲击,对电子货币的概念内涵产生影响,但原有的分业监管格局难以适应这一变化。

    在加快对外开放的同时,中国银行卡清算市场对内开放步伐正在加快。

    阿里巴巴小微金融总裁助理陈达伟说:“目前国内支付市场是补位的竞争,第三方支付机构切入了原来大型机构没有覆盖到或者服务效率比较低的地方,特别是小额、零售支付以及线上支付。这在互联网时代给中国支付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业内人士认为,要成为一家转接清算机构并不容易,这意味着企业需要付出高昂成本:需要发卡,建立自己的卡标,铺设专用的POS机具、风控、账户维护、对受理环境的改造等,也需要同时覆盖线上线下的业务,这对大多数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仍是奢谈。

    监管部门还需要考虑如何平衡效率与风险,既要对创新有容忍度,又要严守风险底线。

    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违背规定,直接把发卡行和受理行联网,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清算转接机构”。在这一过程中,存在大量商户信息屏蔽、系统端变造等违规行为,成为滋生套现、洗钱等违法行为的灰色土壤。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副院长屠新泉指出,支付清算市场开放需考虑法律风险、系统性风险、运行风险和结算风险,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三方支付企业如何促进转接清算业务更加规范发展。“要推动国内支付清算市场良性竞争,避免恶性内耗,防止‘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