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加快步伐走出去 江西文化如何漂洋过海

11.03.2014  08:11

  余悦

  祖籍江西新建,1951年出生于武宁县。江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江西省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西省民俗与文化遗产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任《江西社会科学》杂志社社长、主编,《鄱阳湖学刊》主编,江西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等。出版专著和发表论文480余万字,主编书刊3200万字,主持全国和省部级课题16项,获全国、华东地区和省级优秀论著奖38次。曾多次应邀到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等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学,并多次策划和主持国际性学术文化交流活动。

  特约主持人名片

  彭春兰

  1948年生于吉林延吉,祖籍江西安福。高级记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在江西日报社从事新闻采编工作37年,历任副总编、副社长、总编辑。第九届省政协委员,第十一届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副主任委员。现为江西省记协副主席、江西省散文学会会长。南昌大学、江西师大商学院等高校客座教授。出版散文集《走过千年》、《女人的眼睛看世界》等专著。

  文化历来是双向交流和相互作用的

   文化只有走向世界,才有更强的辐射力、影响力和生命力。文化历来是双向交流和相互作用的,没有世界竞争能力和扩张能力的文化,终究会归于被影响和被融合。

  彭春兰: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引起热烈反响。我注意到,他在谈到文化时强调,要加快文化走出去,发展文化贸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走出去”是我们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多年来您也参与了不少这方面的工作和活动,请谈谈您的感受。

  余悦: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的,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一定能建成现代文化强国。建设现代文化强国,“文化走出去”是个无法跳过的话题,十多年来我也在不断地关注。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从文化的本身属性来说,从文化的多样性来看,这自然是不错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文化只有走向世界,才有更强的辐射力、影响力和生命力。而且,文化历来是双向交流和相互作用的,没有世界竞争能力和扩张能力的文化,终究会归于被影响和被融合。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和单位,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比如说海外中国文化中心。这是中国政府在海外的官方文化机构,它的设立,就是为了向所在国公众全面展示中国在文化、艺术、教育以及信息通讯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成果,促进在上述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推动相互理解和友好关系。目前在全世界有14个文化中心正式运营,今年年底可以投入运营的还有大概四五个。规划到2020年在世界一些主要地区,中国文化中心将达到50个,这样就能为中外文化交流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很多的平台。

  另外一个就是孔子学院。2004年,第一所孔子学院挂牌成立,短短十年间,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已遍布世界。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已建立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课堂,分布在120个国家(地区),注册学员达85万人。

  孔子学院是中国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推介与教育传播模式而设立的汉语教学机构,从成立以来在推介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中国好声音、展示和谐的中国软实力等方面扮演了积极的角色,已经成为人文交流的有效载体和增进中外人民友谊的重要平台。在孔子学院的带动和影响下,全球“汉语热”持续升温。仅2012年,就有英国、瑞典、爱尔兰、塞尔维亚等7个国家通过颁布政令、法令等形式,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使将汉语教学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国家增加到40余个。

  到去年年底,我们江西已在海外建成了7所孔子学院,包括南昌大学普瓦提埃孔子学院、印度尼西亚哈山努丁孔子学院,江西师范大学马达加斯加孔子学院,九江学院柬埔寨王家孔子学院等。据了解,目前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等高校也正在申请创办孔子学院。这对传播赣鄱优秀文化是一个很好的窗口。

  去年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也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新举措,比如: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支持重点媒体面向国内国际发展;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支持文化企业到境外开拓市场;鼓励社会组织、中资机构等参与孔子学院和海外文化中心建设,承担人文交流项目。这些举措,体现出文化的自信、自强和自觉,其立足点,就是要进一步落实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运作为主要方式的指导思想,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加强国际文化传播能力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日益增强中华文化的感召力。

  “三多三少”影响文化走出去

   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一是传统的多、古代的多,现代的少;二是舞台的多、表演的多,其他类型的少;三是展示的多、宣传的多,有市场竞争力的少。

  彭春兰:全国“两会”上有个消息很有意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参加北京代表团审议时,提到了最近人气火爆的韩剧《来自星星的你》,说韩剧的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此前,王岐山还在公开场合提到过美剧《纸牌屋》。美国大片屡屡抢占中国电影市场制高点,“韩流”登陆中国20年越演越烈,显示了外国文化走进来的强劲势头。虽然现在一些中国元素也被植入好莱坞大片,典型的如《功夫熊猫》、《阿凡达》等,那也是为了开拓中国市场。可以说,中国文化仍然处于“出去的少,进来的多”的状况,我们应当如何去改变这样的状况?

  余悦:我有一次参加外交部相关学会主办的论坛,会上有资深外交家就专门提出来,中国老是说话语权,美国从来都不说话语权,关键看你是不是有竞争力、影响力、生命力,最重要的是能拿出有分量的东西来。

  美国无论到哪一个国家,都毫不避讳地把自己的文化体系展示出来,用美国精神来影响人。我印象很深的是,上海世博会的美国馆为了引领参观者在4个独特展示空间踏上虚拟美国之旅,先用中国话揭开了序幕《欢迎来美国》;之后是第一幕《美国精神》,颂扬美国“自由、多元、创新”的价值观;第二幕4D电影《花园》,展示个人与社区发展的关系;第三幕《机遇与创新》,表现了科技创新下的可持续发展。他们就是要让文化很强势地走出去。

  这些年我和韩国文化交往比较密切,中韩建交之前我就去过韩国,近几年我每年都去韩国。韩国有几件事在中国是引起了关注的。韩国早在2006年就将江陵端午祭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引起过很大的争议。另外,韩剧的影响很大,王岐山也表示“韩剧走在了咱们的前头”,认为韩剧的内核和灵魂,恰恰是传统文化的升华。

  韩国腌制越冬泡菜文化、日本和食、地中海饮食和法国大餐都列入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昆曲、古琴艺术、福建南音、珠算等30项……其他国家更关注生活化的东西,和中国的关注点不太一样。不走出去,国家的文化在世界上就不会有影响,国家的价值观、文化体系就永远处于不被人了解和理解的状况。

  与中华文化的悠久与厚重相比,与中国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相比,中国文化走出去还有不小的差距。根据我的观察,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存在着“三多三少”的现象:一是传统的多、古代的多,现代的少;二是舞台的多、表演的多,其他类型的少;三是展示的多、宣传的多,有市场竞争力的少。

  比如长城、故宫等古代建筑,京剧、龙灯、舞狮等传统文化,国外可能知道、了解,但中国现代的东西还没有形成显著标志,还不能让人在看到时就能一眼识别出这是中国现代文化。中国在国际上拿奖的电影如《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是反映过去的事情,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到,如何反映当代文化是我们的薄弱环节。

  再比如我们的文艺团体出去演出多,还有一些文化展览,包括中华文化年的活动,多是以展示、演出为主。有些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演出,实际上都是自己出钱赚吆喝,不仅传播中国文化的效果不佳,还容易引起当地人的反感。

  这“三多三少”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如何让中华文化加快走出去?我觉得走出去必须走进去,走进去必须走到心里去。

  文化走出去需要国际视野

   中国文化能否走向国际化,取决于中国文化的实力,取决于中国文化能否适应世界的需要。中国文化要能被接受,成为异域的文化肌理,则是更为艰巨和长期的过程。

  彭春兰:《来自星星的你》为什么这么风靡?我问了几个年轻人,他们说这部电视剧把很多时尚元素加进去了,故事包装好,理想化的情感叙事和都市生活,极易引起心灵共鸣。而且具备敏锐的市场意识和先进的制作理念,展示了韩国文化的软实力。这恰恰是我们的软肋。中国的电视剧和电影,有思想内涵、有艺术水准、真正能“走心”的少之又少,更不用说走向国际市场了。中国文化,究竟靠什么走出去?

  余悦: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我认为不仅仅是世界各地有中文电视落地、有中文书刊发行,不仅仅是在五大洲开办孔子学院、都建立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更重要的是,中国文化能被接受,成为异域的文化肌理。这是更为艰巨和长期的过程。我认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关键是要有国际视野。

  首先,要认真研究对象国的需求和当地文化习俗。目前在国外举办的一些中国文化活动,多是为了提高作者或一些机构在中国的知名度,国内媒体炒得轰轰烈烈,举办国却很少有人关注。只有围绕对象国主流社会的需求,才能在举办地引起关注和影响,才能把中国文化走出去落到实处。中国文化的传播,也需要运用外国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与新的高科技手段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更大的冲击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这里要特别注意全面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避免误闯雷区。

  其次,要充分利用好“唐人街”这个平台。各国的“唐人街”是举办中国文化活动的良好平台,要争取通过华侨华人圈,让中国文化进入当地主流社会。

  第三,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文化走出去”是一种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方式,“请进来”也是。一方面,现在中国文化对外“发声”的渠道更为广阔,对外传播的方式更为多样和便捷,对外交流的舞台更为丰富,特别是更多的国人走出国门,自然而然地把中国文化传统带到世界。另一方面,更多的外国人,来中国旅游、工作或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中国文化的熏陶。

  比如说留学生。来赣外籍留学生去年已突破3000人,来自五大洲113个国家。2013年,江西省又出资设立“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吸引更多优秀留学生来赣学习。这些留学生不仅自己学习了中国文化,也让亲朋好友对中国文化增加了了解。

  第四,要更多地从日常生活文化入手。文化走出去,要改变过去那种宣传、说教的方式,找到和外国人生活能够相通的东西。比如说外国人在喝茶的时候,我们可以展示我们的茶文化,传播我们的文化观念。当然,这是一个“水滴石穿”的过程,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

  中国文化能否走向国际化,取决于中国文化的实力,取决于中国文化能否适应世界的需要,能够在化解、协调现代人类所共同面临的冲突和危机中,发挥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获得世人的认同。

  江西文化如何漂洋过海?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努力挖掘自身独特的茶文化资源,增强了江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当下,几万人的“景漂族”蔚为壮观,也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播带来了良好契机。

  彭春兰:接下来我们不得不说的一个问题是,江西文化怎么走出去?比如说景德镇瓷器,堪称“CHINA”的代名词,历史上曾经创造了惊艳西方的辉煌,世界上最著名的博物馆都把来自景德镇的精品瓷作为无价之宝而珍藏。但现在人们发现,日本和英国的瓷器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高端地位,它们既传承了传统工艺,又融入了现代手法。景德镇的瓷器在国外一些地方,却一度沦落到摆地摊的境地。我是觉得瓷器承载了中华厚重的文化,但我们今天最缺的是创意和创新。

  余悦: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江西,在文化走出去方面有自身优势和特色,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走出去的底气不足,文化自信、自强、自立不够;二是古代的、传统的文化与当代的、现代的元素融合不够;三是小农意识比较浓,国际性的展会、宣传参与得不多,与别人打交道时有点小家子气。

  从自身专业角度考虑,我认为江西文化要更好地走出去,可以充分利用好茶文化和瓷器文化。

  以茶为媒。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是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国家。中国也是茶的发祥地,是最早懂得茶艺并形成茶文化体系的国家。江西的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发展的步履几乎是一致的,并且为中国茶文化的完善、提升与扩大影响,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努力挖掘自身独特的茶文化资源,增强了江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江西的茶文化在全国与海内外交流方面取得突破性的业绩。其中,南昌被专家、学者认定为与台北、杭州一道,成为全国茶文化研究的重镇;一批江西学人的茶文化著作,被国外专家学者参考引用;江西的茶文化教育,特别是茶艺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军地位。

  这种海内外双向交流的态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走出去”。例如:1998年在美国举行的“中国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1999年在香港举行的国际茶文化学术研讨会,2004年在巴黎举行的中法文化年闭幕式等等活动,都有“中国茶文化展”,主要由我省专家策划或担任顾问。同时,陈文华教授和我,也曾多次应邀带团去国外进行表演和学术交流。由省社科院专家指导的多所院校的茶艺队,还多次到美国、日本、韩国、法国、俄罗斯、芬兰等国家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进行茶艺表演。二是“请进来”。例如:2000年在庐山“天下第一泉”举行的“迎新千年国际茶会”,有来自中国和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法国、印度尼西亚等国的人士近200人参加;2007年在庐山东林寺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也都有大量的国外人士参加。今年还会在江西举办第九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此外,日本多年都有人员来江西学习中国茶艺和考茶艺资格证书。这些双向交流,扩大了江西和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

  以瓷为媒。景德镇陶瓷历史上很辉煌,充当了中国文化大使的角色,但目前来看,景德镇能够提供的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确实不多。不过现在有一个契机,外省甚至还有国外的几万人到景德镇来学习、研究、生产瓷器,“景漂族”蔚为壮观,大量的艺术家和商业机构,给景德镇带来了创意,带来了活力,也使景德镇陶瓷文化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更好地推广江西文化。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构想。李克强总理在全国“两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又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行了部署安排。自隋唐以来,景德镇的陶瓷是海上丝绸之路最大宗的商品,江西的茶叶、夏布、蚕丝均是“一带一路”的主要贸易货物,铅山河口镇是17世纪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充分利用好这些社会热点,是能够很好地推广江西文化的。

  中国文化,世界表达。江西如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文化向世界传播中,既继承传统,又突出当代;既尊重规律,又创新机制;既加快发展,又重品牌打造;既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吸纳民间资本,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思路,脚踏实地,大步走出去。

  责任编辑:黄铭 黄浦江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