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昌在《中国新闻出版报》更名改版暨提升办报质量 研讨会上指出:抓好机遇 推进融合 做强品牌

08.07.2015  12:45

  3个小时,21位嘉宾发言,围绕报纸的更名提质、融合发展献计献策。7月3日下午,《中国新闻出版报》更名改版暨提升办报质量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宋明昌出席研讨会并讲话。

  经总局批准,《中国新闻出版报》将于7月8日正式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此次研讨会的召开,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办报质量和服务质量,广泛听取机关领导及业界各位专家、学者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总局新闻报刊司司长李军、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办公厅副主任桂本东、电视剧管理司副司长黄洪乾、电影局副巡视员周建东等总局机关司局负责人,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中国广播电影电视报刊协会会长梁刚建等局属协会代表,中国出版集团党组书记王涛、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党组书记兼总经理李朋义、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柳建尧、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副总经理吕建杰、中国能源报社副总编辑高秀珍、中央电视台台办专职副书记毛劲松、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巡视员张苏、北京电视台卫视节目制片人林斐、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张泉等新闻出版广电单位代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陆绍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少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隋岩等高等院校专家代表先后在研讨会上发言。

  宋明昌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中国新闻出版报》创刊27年来在宣传党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方针政策、引导主流舆论、服务行业发展等方面作出的重要贡献。他指出,《中国新闻出版报》更名为《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是适应新闻出版广电体制改革的需要,是统筹新闻出版广电资源、促进新闻出版广电繁荣发展的需要,是推动新闻出版广电报做大做强的需要。对于更名后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如何主动作为、再创佳绩,他提出5点希望和要求:一是把握导向,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增强报纸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建好阵地,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在重大问题、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上把好关、把好度;三是抓好机遇,打造更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媒体平台,开拓广电市场、寻求发展新增长点;四是做好服务,继续为党和国家大局、为总局中心工作、为行业改革发展、为读者信息需求服务好,发挥行业媒体的引领作用;五是推进融合,在政策解读、行业交流、趋势分析上多做思考、多探规律,在媒体融合探索上多迈步子、多试路子。

  嘉宾们在发言中认为,报纸更名是报社的一件大事,也是总局系统和全行业的一件大事。报纸加入“广电”两个字不是简单的名称变化,而是顺应总局职能调整进行业务板块扩容,顺应行业大势转向深度媒介融合的一个全新起点。《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但要真正与广电产生“化学反应”,需要在办报理念、体制机制及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改变与融合。对此,他们建议,要实现机关报和产业报的融合,向上服务大局,做好政策信息的权威发布和解读,向下服务行业,做好市场一线的及时报道和趋势分析;要整合新闻出版广电全系统、全行业资源,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与广电两大业务板块的跨界融合;要实现报纸和新媒体的融合,充分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渠道,扩大传播影响力和用户覆盖面,增强话语引导权;要实现内容和品牌的融合,用内容造品牌、用品牌换资源、用资源赢市场、用市场换效益。对于如何有效提升办报质量,嘉宾们表示,报纸更名改版后应加强对行业趋势研判、国际动态、改革案例的关注和报道,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提供更具权威、更有价值的行业指导和信息服务。

  此次研讨会信息丰富、内容充实、亮点闪烁。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编委会主任马国仓在致感谢词时表示,集团会认真梳理、消化吸收与会嘉宾为报纸发展贡献的“金点子”,将之用于办报、用于改革、用于融合、用于发展,用于服务机关、服务行业、服务读者,从而把《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真正办成服务于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全系统、全行业的权威媒体。

  研讨会由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总经理李忠主持,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及采编中层骨干参加了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