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春节在海外:从“走出去”到“扎下根”

10.02.2017  12:33

2月5日,纽约唐人街举行中国春节游行。图为游行者举着五星红旗走在队伍中。中新社记者 马德林 摄

  一个春节,两岁如意,三春送喜,四方来贺。春节小长假虽已过去,但今年春节“走出去”带给我们的回味不止。

  从前,海外春节庆典活动伴随着闽粤先民“下南洋”的足迹,仅仅是华侨华人在唐人街里的“自娱自乐”。而近几年来,从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上的舞狮表演,到美国纽约哈德逊河上燃放的新春焰火;从菲律宾怡朗的新年庆典,到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点亮的“中国红”,春节呈现出四海同春的盛况。

  从前,外国民众对春节,更多的是“猎奇”的心理和旁观的姿态。如今,已经有包括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菲律宾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把中国春节定为整体或者所辖部分城市的法定节假日。

  当加拿大国会华裔议员谭耕的提案“将春节纳入加拿大法定节日”获得通过后,他难掩兴奋地说,“自华人劳工来加拿大修铁路到今天的春节命名,一百多年来华裔走过的是一条波澜壮阔、自强不息的道路。

当地时间2017年2月3日晚,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在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何伯钊剧院主办“中国梦·游子情”春节联欢晚会。自2017年起,加拿大政府将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正式宣布为“春节”。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薛冰表示,春节从今年开始成为中加两国的共同节日,希望通过举办这台晚会,为大多伦多地区春节庆祝活动再添光彩,同时增进中国与加拿大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图为多伦多当地武术学院学生的中国功夫表演。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中国春节,之所以普天同庆,离不开政府、民间等各类机构文艺团体的海外演出,这直接扩大了春节在世界各地的影响。

  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支持建设的华星艺术团,作为整合了海外侨界优质文化资源的“本土化”艺术团,从华人社区走向主流社会。

  今年春节期间,分布于海外近20个国家的华星艺术团,除参与当地“文化中国·四海同春”演出之外,还“独挑大梁”组织“华星闪耀”春节庆典,不仅慰问侨胞,还向当地外国民众展示中华文化经典。

  “本土化”是“华星闪耀”系列活动的一大特色。当地时间1月15日举行的巴西“文化中国·华星闪耀”快闪活动中,巴西女孩Jasmin用标准纯正的华语唱出《月亮代表我的心》,全场轰动。街舞武术组合表演尽显“中西合璧”风采,巴西民众陆续涌来观看。

1月15日,在巴西圣保罗市保利斯塔大街,演员进行舞狮表演。当日,为庆祝中国传统新年,巴西华人协会等团体在圣保罗市著名金融街保利斯塔大街举办“迎新春快闪秀”活动,吸引了众多当地民众驻足观看。新华社记者李明摄

  “‘华星闪耀’艺术团要呈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就必须吸收当地的养分,让其在海外生根发芽。”巴西华星艺术团团长李青霞根据拉美民众热情奔放的性格,选派舞蹈、武术、鼓乐等互动性强的节目串点成线。

  而针对欧美民众崇尚经典的喜好,加拿大温尼伯华星艺术团团长刘钢则主推川剧变脸、木偶戏、杂技等剧场类精品演出走进该地区。

  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各个华星艺术团都在努力与当地社会合作。

  刘钢说:“今年我们春晚邀请了联邦、省和市议员代表等主流社会人士前往观看,希望依靠当地政府的文化政策,打开进入主流社会的通道。

  “打铁还需自身硬。擦亮春节文化品牌,不可或缺的是提供具有专业水准的精品节目。”刘钢在当地开办了华星长城舞蹈学校,给侨界不断输送文艺人才的同时,也为华裔子弟留下中华文化之根。

  除此以外,随着中国赴海外留学生人数与日俱增,他们在海外过春节,也间接扩大了春节在世界各地的影响。

1月27日农历除夕,英国伦敦唐人街张灯结彩喜迎新春,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也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中新社记者 周兆军 摄

  据剑桥华人社区副主席刘秀云介绍,这个英国小镇在春节期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场。

  “剑桥春晚”年年举办,中外明星阵容豪华,人气爆棚。但这并不是靠支出高额的演出费请来助演,而是依靠中国留学生精心策划分工、积极行动,获得各方支持而实现的。

  刘秀云与“剑桥春晚”已结缘五年,从观众到演出者,再到节目总策划,她见证着中国春节文化在剑桥的渐渐流行。

  “心中有自信,脚下有力量。”她希望在与全球人民分享这一古老民族节日欢乐的同时,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让“文化自信”植根于每一个海外游子的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