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杯最大赢家? 餐饮零售业利润数以亿计

09.07.2014  15:45

  小小世界杯,经济大舞台。足球搭台,经济唱戏,东道主也罢,参赛队也罢,国际足联和赞助商没有不搭乘世界杯这辆列车的。大家的目的非常简单,小到赚取商业利润,大到刺激、拖动本国经济和就业。

  于是,4年一届的世界杯一到半决赛,大家便不厌其烦地算起经济账,东道主巴西如此,参赛的韩国、日本、德国如此,没参赛的南非也如此。算账的目的很简单,用两个字就可以概括——盈或亏。半决赛前,有人算了一笔经济账:英格兰队小组没出线,英国损失了135亿元人民币,西班牙队小组没出线,西班牙损失了84亿元人民币,葡萄牙损失了42.4亿元人民币,意大利损失了67.86亿元人民币……即便是打进了四强的巴西和德国,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世界杯期间,因为工人怠工,巴西企业主平均损失达30%-50%;而德国足球的成绩与经济成反比,具体的数据虽未公布,但肯定是亏了。

  如是种种,最终得出的结果是:巴西世界杯期间,只有中国赚大发了,甚至有国外媒体说:中国才是世界杯最大的赢家。这不,世界杯期间印满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世界杯衍生品迎来了消费的大井喷。据说,6月12日至7月6日期间,中国竞猜足球彩票销售额达96.6亿元,其他各类衍生行业比如餐饮、零售创造的利润更是以亿计。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原来巴西世界杯的最大赢家不是32支参赛队所在国,而是12年无缘世界杯决赛的中国!但我们要说,这是一个天大的忽悠,别信!

  这样的比较真够有自嘲精神的,别人说的亏,大多是没有达到预估的效益,是赚多赚少的问题;而我们的赚则是建立在只赚不赔的想当然上(话说我们也没啥可赔的),两者毫无可比性。试想一下,如果中国队能打进世界杯32强,甚至能像巴西队、德国队一样进入四强的话,中国又能赚多少?具体数目无法估计,反正应该是很多很多。因为中国男足只进过一次世界杯,而且是三战三负小组出局。倘若如此,我们是不是应该计算一下,这一进一出,中国究竟损失了多少?怕真是算不过来。

  说到这里,不禁让人要提这样两个问题:中国队何时能再进世界杯?中国队何时能进入世界杯决赛?对此,大多数中国球迷是悲观失望的,“到我的孙子辈可能会实现吧?”中国队为什么不能进入世界杯呢?青少年足球基础薄弱,与世界足球发达国家差距巨大。西班牙《国家报》总结了两点原因:一是因为中国人不擅长团队体育项目;二是中国人过于注重学业。前者过于偏颇,毕竟中国在团队项目上还是取得过不错的战绩,比如辉煌的女排五连冠,比如中国女足也曾差一步登顶世界杯;后者想想倒是颇为中肯,因为中国大多数孩子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习,哪里可能抽出很多时间去练习足球?

  于是在很长的时间里,我们只能继续当世界杯的看客。只是这样的看客,真如外界描述的那般超脱、简单和快乐吗?要知道,足球这个玩意儿可是我们老祖宗2000多年前发明的,连国际足联都认这个账。我们也希望中国足球能崛起,能成为世界杯的常客,甚至拿到大力神奖杯。而现在的世界杯,我们的球迷却连一支固定的支持队伍都没有,可悲啊!希望这样的失落不再继续下去,经过寒冬之后的中国足球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全国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足球的发展,各地校园足球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愿假以时日中国足球也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到时候我们也可以自豪地计算国足没能夺得冠军我们亏损了多少,而不再是扳着指头当足球场上的输家、生意场上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