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西餐厅称番菜馆 西餐礼仪“勿剔牙”

09.06.2014  14:16

民国时期,起士林是天津人吃西餐的首选

  中国人是从观察西方人的生活习惯开始认知西方文化的。中国人发现:西方人先喝汤,后吃饭;先吃饭, 后饮酒。 他们无法解释这种反常于中国的生活习惯,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断定,何以西方人和中国人生活习惯相左,根本原因是,西方人相信地球是圆的,中国人头向上,西方人头向下,所以生活习惯就和中国人相左了。

  鸦片战争后开埠通商,大批西方人涌入中国,于是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西餐。 先是上海,然后天津,西餐在中国渐渐扩大了影响,直到成为一种时尚,渐渐开始改变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中国人最初将西餐分为三类:

  一曰大餐,一曰番菜,一曰大菜

  关于西餐最早的文字记载,始见于晚清徐珂编的《清稗类钞》一书,书中对于西餐做了较详尽的介绍。 首先,书中对于西餐做了基本界定,书中写道:“国人食西式之饭,曰西餐。 ”这里对于西餐所做的界定非常准确,西餐一说,是针对中餐一说而确立的。

  最早的时候,中国人将西餐分为三类,一曰大餐,一曰番菜,一曰大菜。 早期天津的起士林餐厅,就很有名气,它里面的食物,天津人就说是俄式大菜,大菜是针对小吃而言的。

  小吃,便食,日本人称为鸟食。 过去天津起士林有两处,一处在现在的起士林旧址,做俄式大菜;另一家在劝业场侧门对面,卖小吃,菜式只有一两种,一盘配菜、一片面包、一杯咖啡,上世纪50年代,定价两元。 想吃热菜、大菜,那就要到起士林餐厅去。

  番菜,即西餐,中国最早的西餐厅叫番菜馆。

  清末小说《文明小史》写过,几个花花公子聚众“来到江南屯要吃番菜。 ”这里的番菜,就是西餐正餐。早年的中国人将一切的洋人都看作是生番,渐渐地西人来中国的多了,和中国人的交往也多了,“”字,带有歧视色彩,这个“”字,就被“西”字代替了。

  在中国人的印象里,重要的不是西餐吃什么,而是西餐怎样吃,于此,《清稗类钞》中有详细的记载:席具刀、叉、瓢三事,不设箸。光绪朝,都会商埠已有之。至宣统时,尤为盛行。 席之陈设,男女主人必坐于席之两端,客坐两旁,以最近女主人之右手者为最上,最近女主人左手者次之,最近男主人右手者次之,最近男主人左手者又次之,在其两旁之中间者则更次之。 若仅有一主人,则最近主人右手者为首席,最近主人左手者为二座,自右而出,为三座、五座、七座、九座,自左而出,为四座、六座、八座、十座,其与主人相对居中者为末座。

  这里记载着西人用餐时的座位排列顺序, 正好和中国人相反。 中国人用餐,八仙桌,主人在正座,右为上,左为下,俨然有序。但一是圆,一是方,从入席规则,看出国人和西人礼仪之间的区别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