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美高校组团来华推销人才

15.11.2013  01:27

日前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指出,中国庞大的市场给了“海归”们前所未有的机遇,催生了人才的新一轮回流潮,也吸引了来自各国的一流人才流入中国。对国际一流人才来说——

11月6日,诺奖获得者巴里·马歇尔的生物医药学创新团队落户深圳坪山新区,重点研发幽门螺杆菌诊断和幽门螺杆菌疫苗项目,该项目有望填补世界上胃癌、重度胃病治疗领域的空白。

马歇尔团队落户深圳的当天,正值第1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在深圳拉开帷幕。会议期间,国家外国专家局在引进外国专家和派出培训等国际人才智力交流领域,共签约或达成合作意向1320余项,其中引进外国专家800项。另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省市在大会期间共签署各类人才项目合作或意向协议1600多项。

组团来华推销人才

只要你足够优秀,就能在中国施展才华。”美国康奈尔大学前校长杰弗里·雷蒙曾这样表示。2007年,他应邀来华创办了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2011年,他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2012年,他被聘为上海纽约大学常务副校长。

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科研、对人才的重视,使得中国成为国际一流人才关注的国度。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撰文指出,目前中国迎来的不只是单纯的“人才回流”(即本国人才回国),非华裔的顶尖人才也在开始大量流向中国。

11月7日,在第1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的会展区,卢森堡高级顾问工作室的工作人员捧着一大摞资料,笑逐颜开。原来,他们在展会上,与多家中国机构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日后,他们麾下的专家将为这些中国机构提供相关人力与智力支持。

自2001年起开始创办的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人才与智力交流盛会,已经成为国际人才在中国效力的重要平台。今年更是吸引了众多外国专家组织组团参加,主动向中国机构和企事业单位推销自己掌握的人才资源。

据统计,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本次大会,共有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多家海外专业组织、培训机构、高等院校、人才中介和科技企业参会。

让欧美同行“羡慕

交通拥堵,是中国城市目前普遍遭遇的难题。来自德国的国际著名智能交通专家瑞哈特·库诺给自己定下的目标就是为高速膨胀的中国城市制定一整套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出行解决方案。

在第12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瑞哈特·库诺等24位外国专家被授予“国家特聘专家”称号并获得证书。这24名专家,都是我国“外专千人计划”的入选者。“‘外专千人计划’目标是围绕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需求,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引进500至1000名高层次外国专家,每年引进50至100名。”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介绍,“重点是引进一批能够推动关键领域突破、带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新兴学科建设的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引进一批重点领域国际化创新团队,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国外智力支持。

2011年11月开始启动的“外专千人计划”,是“千人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目前已有3批共129名外国专家入选。在入选专家的带动下,来华工作的高层次外国专家数量显著增长,逐渐形成了一批以“外专千人计划”专家为核心的高水平外国专家团队。中国对国外高端人才的吸引力日趋增强。

可以骄傲地说,我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科学家的合作,在专业领域占据了国际制高点。”国际著名生物学家、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维尔纳·米勒表示,由于在中国不断取得新的科研突破,现在德国、美国同行对他的态度可以用“羡慕”来形容。他说:“对国际一流人才来说,中国正变得越来越有吸引力。

引才政策日益迈向法制化

人才是第一资源,引进一个领军人物,往往可以带出一个优秀团队,创造一批高水平成果,甚至提升一个行业的水准。

2007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玛吉德·萨米,是世界著名神经外科专家、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荣誉主席。他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合作20多年,培养了一大批神经外科专家,使中国神经外科的研究与诊治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12年1月,原通用欧洲高级设计师詹姆斯·霍普来到中国,担任奇瑞汽车的设计总监。2013年3月,他带领中国团队设计出的“奇瑞TX概念车”,获得日内瓦国际汽车展“2012年度最佳概念车奖”。“这是中国汽车品牌产品首次获得汽车设计的重量级国际大奖。”张建国说,“这意味着继‘中国制造’后,‘中国设计’正式登上世界舞台并获得认可。

人才大战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近年来,为积极应对国际人才竞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引进机制,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新举措:2011年启动“外专千人计划”,2012年放宽“绿卡”政策,2013年实施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

这些举措彰显了我们为世界一流人才提供中国舞台的胸怀。”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吴江说,“必将吸引和支持更多外籍高层次人才来华创新创业,进一步推动我国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

张建国则表示,与以往给予特殊优惠政策相比,中国引入外籍专家的政策正在逐步迈入法制化的进程,未来将会按照国际惯例来推动吸引国外智力的工作,以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平台来吸引国际一流人才。(罗 旭)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