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报:以水为魂秀武宁

09.06.2014  11:34

孙礼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是对“山水武宁”诗意般生活的描述。

      武宁全县大小河流603条,总长度近2000公里,仅流域面积在70平方公里以上的修河一级支流就有14条。但武宁曾因山高坡陡,水利不兴,有雨山洪凶猛,无雨河渠断流,旱涝灾害频繁,百姓生活贫困。失衡的经济发展,曾导致部分支流污染,河水变为死水、湖水变臭水。武宁痛定思痛,认识到只有尊重自然规律,爱水护水治水,水才是甘泉。武宁县委县政府因此在实施鄱阳湖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江西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进程中,提出了以水为魂,“建设全国最美县城”目标。

      以山蓄水,以水秀山。武宁县大力培育丰富的森林后备资源,实施“三竹”、退耕还林、长防林和水土保持工程,开展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生态公益林保护,同时积极实行生态修复,恢复植被,种植水源涵养林,做到“泥不出沟,水慢下山”,综合治理水土流失42平方公里,消灭荒山秃岭,使森林覆盖率从62.1%增加到69.4%。

      升级西海,以水秀湖。武宁以西海为枢纽,沟通活化修河支流水系,截污、治污和绿化,让每一条河水清澈流畅,原来部分死水污水河成了清水活水河,拓展了城乡和经济发展水域空间。立足于“精品、生态、休闲、养生”的理念,升级西海大本营。西海原名柘林水库,改名西海不仅凸显了名山秀水,也创新了开发思路。西海水质达到国家Ⅰ、Ⅱ类标准,平均水深45米能见度11米;以水生态和水文化开发桃花岛、金猴岛、孔雀岛等,群岛相连,景色宜人。

      量水而建,以水秀城。武宁在全省县级城市率先完成城市整体设计,按水功能分区实现组团式开发,将水生态文明纳入县城总体规划,以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构架和优化城市产业布局,突出山、水、城、湖、园一体的独特风格。近3年累计投入18亿元,大力度、大手笔实施七大类水利重点工程56个,打造朝阳湖治理、沙田河治理、沙田河水位控制、饮用水源地保护、湿地公园等一批精品工程,实现城市新老城区河湖相连、水系相通的新格局。朝阳湖曾因生活污水长期直接排放成了纳污湖,市民避而远之。武宁投资1.2亿元,通过截污纳管、景观生态、文化创意等工程,把湖区打造成了滨湖景观带、乐游休闲带,使其成为市民宜居宜游的好地方。

      爱水护水,以水秀县。武宁以打造桃花源水利风景区为切入点,创建县水生态品牌。作为县政府的常设机构,桃花源(武陵岩)水利风景区管委会担负着风景区的保护、规划和创建工作。在优化丁坑、张家湾、横岩、武陵岩等4座小型水利工程的基础上,管委会积极开展河道治理、造林绿化、新农村建设,落实景区环境保护责任,关闭水源上游环保不达标的小造纸厂、小化工厂、小煤窑等企业45家,推进农村清洁工程,集中治理面源污染,制定了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确保武宁之水源清流畅。

      武宁县历史上一直是不设防的县城,城市防洪体系和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目前,他们正在积极申报城市防洪工程,希望建设一个富有水文化、水生态的城市防洪工程,让城市水品味来个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