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的“仇富情结”真的很重吗
《福布斯》杂志中文版日前推出最新华人富豪榜,列出370人,其中中国内地富豪在几个主要项中都大约占了半壁江山。排前十的华人富豪中有5名出自内地,他们是王健林(第三)、马云(第四)、李河君(第五)、马化腾(第六)和李彦宏(第八)。
每次有富豪榜公布,中国舆论都会对相关消息趋之若鹜,这与世界上其他社会没什么两样。人们通常认为中国人比较“仇富”,这在互联网的“快闪”般舆论呈现中尤显突出。但仔细观察,中国社会的真实“仇富情结”并不像它所带来的表面印象那样强烈,它并没有超过这个问题在大多数社会里的“正常范围”。
比如看到富豪榜展示中国内地富豪的数量和实力都在增加,压过了港台富豪的风头,内地舆论场的感受应当说是“不错的”,妒忌和不满决非这时候的主导性情绪。大多数人为此高兴,甚至为内地涌现这么多商业巨子感到骄傲。对华人世界能有占全球大约20%的富豪人数和资本量,普通人也挺认可。
中国社会的上述态度不能不说是健康、积极的。尤其是,中国排名靠前的富豪大多都在社会上有很正面的形象,乃至成为年轻人共同仰慕的偶像。顶级富豪与舆论的成功互动为中国富豪形象提供了有力支点。
中国奉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引入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注定了财富在一定程度上的聚集效应。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人不断探索、厘清社会公平与财富聚集之间的关系,对前一项的追求和对后一项的适应一直在同步发生,两者不是对立关系。比如支持马云等新经济领袖的国人中,很多都是自称“屌丝”的普通中下层网民,他们同时是社会公平的渴望者。
在世界各国,“仇富”往往都同其他广泛流行的社会思潮和情绪混杂在一起。比如历史上一些国家“仇富”带有种族主义色彩,中国当下泛泛的“仇富”与公众对腐败的不满彼此交织。事实上,“仇富”在每个社会的具体针对性是飘忽不定的。
中国舆论场的“仇富”还有一个突出“公敌”,那就是炫富。炫富未必是最有钱的一拨人,但他们或者其家人是最热衷展示财富的有钱人,毫不顾忌社会中下层的感受。少数人甚至是在刺激普通人,产生很坏的影响。
此外中国富豪从事社会公益的姿态还不够积极,中国大民企所附属的公益基金会几乎没有很有名的,公益还远不是富人形象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元素之一,这也会潜在影响人们对资本的看法。
屏蔽此推广内容然而富豪作为改革开放催生的正能量,得到了中国社会的整体认同,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受到肯定。尽管人们对有的富豪财富原始积累过程有些议论,但主要富豪财富的合法性大多都不在舆论的争议范围,那些财富积累更多被看成中国体制真实弹性和空间的写照,也被当成对中国国力和竞争力的一种度量。
中国还需出现更多富豪,他们的数量和资产总规模与中国下一步发展和繁荣无疑是正向关系。如果未来全球富豪的前十名中一半是中国人,与此相对应的中国经济和社会成就也应当是举世一流的。
当然我们希望,富豪在中国的社会含义能够不断丰富,它们越来越不仅仅是钱多,而更加突出社会带动力。富豪代表了财富的聚集,也是社会责任的高度集中。富豪在后一种意义上的表现越好,他们在前一种意义上的空间就越大,整个社会也将越和谐,国家政治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将越顺畅。这应当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点睛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