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中国科幻电影:编剧、导演心有余而力不足

29.11.2013  14:49

  好莱坞太空科幻片《地心引力》最近在国内热映,赢得一片叫好声,目前票房也已达到2.7亿元,市场势头依然强劲。《地心引力》令人震撼之余,也让人发现,中国电影今年数量虽多,却看不到一部科幻片,这块市场全部被好莱坞占领。中国电影产业发展迅猛,在科幻类型片领域却为何集体缺位?

   人才

  懂科幻的不懂电影,

  懂电影的不懂科幻

  好莱坞早有拍科幻片的传统,如上世纪60年代库布里克导演的《2001太空漫游》就达到了经典的高度。同为太空题材的《地心引力》探索了人面对宇宙的孤独与恐惧,把科幻片的精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了。在科幻作家韩松看来,好莱坞导演对科学技术的熟知和敏感令人感叹,但中国人现在还拍不出《地心引力》,因为没有那种思维和感悟。

  国内电影圈里,一个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科幻片只不过是现代版《封神演义》。“科幻片不是魔法式的电影,要有科学原理、时代感觉和艺术想象。”著名科幻作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岩说,自己跟国内导演聊天,发现他们大多不懂科幻片。

  “懂科幻的不懂电影,懂电影的不懂科幻。”制片人关雅荻说,中国编剧和导演理科知识相对贫乏,对科幻题材心有余而力不足。《阿凡达》导演卡梅隆在大学时是物理系高材生,而中国导演大多是艺术学院出来的,想要创作充满科学术语的“硬科幻故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其实,中国人并不缺乏想象力,近年还出版了很多科幻作品。“像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影响就比较大,也带动了更多年轻人愿意写作科幻小说。”吴岩介绍,类似《地心引力》这样简单的故事,或者像《三体》这样复杂的故事,国内的科幻小说越来越多,具备改编成电影的题材基础。他透露,现在跟科幻作家谈改编版权的影视公司很多,但由于缺乏懂科幻的电影人,拍摄成功的几乎没有。

   技术

  设备不难引进,

  难的是没人会用

  中国也并非没有科幻片,上世纪80年代,先后拍出过《珊瑚岛上的死光》《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等科幻片。尤其是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以47万元成本拍出的《霹雳贝贝》,当年公映时影院里的孩子们叫声一片,几乎站着看完整部影片。不过,吴岩坦陈,跟好莱坞科幻片相比,那时候拍科幻片使用的技术手段显得太过简陋了。

  之后二十多年,国内仅有《长江七号》《未来警察》等影片勉强可归入科幻电影,但这两部影片都没能获得成功,票房惨淡。科幻片投资成本大、风险高,让业界不敢再趟浑水。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幻片是很高端的类型片,对电脑特技、资金的要求很高,必须具有电影工业实力才能做。“中国电影人擅长武侠动作片,但电脑特技不行,产业上也不成熟。”他举例,好莱坞科幻片《黑客帝国》有对宇宙以及高科技很深邃的前沿思考,但国内电影人没有这种积淀。而《地心引力》在摄影棚里模拟男女主角太空失重的场景,又用电脑特效制作出人物所处的宇宙背景,中国电影工业目前尚不具备这种高新技术能力。

  好莱坞技术设备并不难引进,但国内没有几个电影人会使用。科幻小说《三体》今年已在电影主管部门立项,小说的故事格局很宏大,改编的资金、技术要求很高。关雅荻预测,以目前国内影视公司的技术水准,什么时候拍出来还是个问号。“如果技术不行,科幻片拍出来的画面不逼真,很容易让人倒胃口。”在影评人韩浩月看来,国产科幻片目前想模仿《地心引力》是不现实的,拍出来只会是山寨货。

   出路

  利用好莱坞团队,

  “借船出海

  科幻片是好莱坞在全球攻城略地的利器,中国电影不能跟好莱坞拼技术,但仍然可以拍科幻片。“可以先借科幻片的皮囊,拍有意思的感人故事,不一定非要有大场面,不一定非要有外星人、外太空。”韩浩月认为,可以借用科幻手段来表现人物的生活情感。在技术要求上别太高,用尽量少的成本拍出好的科幻故事。

  “《三体》其实可以‘借船出海’,利用好莱坞的技术、创作团队来做。”电影局相关负责人主张,盲目做科幻片不太实际,但只要资金允许,不妨与国外团队合作。这一点也得到业内人士的赞同。如今,中国电影市场崛起,好莱坞技术团队纷纷来华淘金,国内影视公司正好可以抓住机会,利用他们先进的电影拍摄、制作技术,来讲好本土化的科幻故事。

  为了国产科幻片的发展,业内呼吁应该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并在科幻题材的审批上更宽松一点。关雅荻说,自己曾买下刘慈欣科幻小说《球状闪电》的改编权,压在手里好几年也没做成,因为题材涉及军事工业,立项审查无法通过。“科幻片难免有超现实的内容,有一些夸张的情节。”吴岩也说,自己身边朋友最近拿一些科幻剧本去立项,发现很难过审,这也限制了科幻片的发展。

  对国产科幻片的未来,吴岩一方面有些悲观,全世界除美国外,其他国家很少能拍出像样的科幻片;另一方面他也感到很乐观,毕竟80后和90后已经成长起来,这代年轻人拥有新的科幻思维和知识储备,未来有可能拍出科幻片。关雅荻则认为,短期内国内科幻片不会有多大进展,只有电影产业这块蛋糕越来越大,吸引不同行业的人才进来,才可能制作出本土科幻大片。(本报记者 周南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