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官员“学历腐败”当遏

05.04.2014  17:24

日前,针对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学历、教授职称涉嫌“注水”一事,教育部新闻办回复称,由于沈培平正在接受中央纪委调查,在此期间对与其有关的一切事项“暂时不回答”。尽管教育部三缄其口,但是诸如季建业博士论文涉抄袭等问题,已经将官员的“学历腐败”现象推上舆论前台。

这些年来,官员的“学历腐败”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且不论县处级以上的官员动辄出现“博士群”现象,单看最基层的干部,很多县都“人才济济”,从县委书记、县长到镇长、乡长,乃至派出所所长,名片上大多印有“经济学硕士”、“法学硕士”等名头。官员学历,究竟有多少是注水的?官员掌握国家公权力,为何热衷于获取高学历?这中间又潜藏着哪些黑幕?

诚然,学历越高,代表一个人的知识结构越完善、思维能力越强,如果学历体现的是真才实学,那么无论对领导干部,还是对地方发展,无疑都是正能量。更何况,中国的士大夫文化传统,向来注重“学而优则仕”。然而,学历注水、论文作假泛滥成灾,则反为不美,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主任孟学农就明确表示,“我抨击不学无术、注水的博士”。

官员作为社会公众人物,其学历也是国家公信力的重要指标。花公款“”学位,通过论文抄袭混硕士、博士学位,不仅降低了高校学历的含金量,容易诱发学历的信用危机,而且极大地败坏了党的形象和权威。君不见,2010年华中科技大学要求307名未能按期完成学业的研究生退学,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政府官员。我们常说,大学是生产知识、传承文明的地方,但是官员如果通过权力就能轻易得到学位,那么学术尊严何存?大学精神何在?

然而,尽管其社会危害体现在各个方面,但是官员的“学历腐败”仍然潜滋暗长。究其根本,仍然难逃“利益”二字。对官员而言,高学历既是一张靓丽的社会名片,更是仕途升迁的敲门砖,“不管有多大的政绩,要想继续升迁,学历还是上级考虑的硬件”,一位基层干部如此感慨。对高校来说,官员手中的权力就是资源,学费、科研经费自不待言,更多项目可以轻易谋得,沈培平不就是在担任普洱市委书记期间,与北师大合作成立了北京市普洱茶研究院吗?在这样一场利益合谋中,官员获得一纸学历,高校获得各种资源,在表面上的双赢中,大学和政府的公信力成为最大的输家。

对于学历、文凭造假,当务之急是加强监管,斩断一些官员与高校之间的灰色利益链,就会对“学历腐败”起到釜底抽薪、正本清源的作用。同时,在选人用人过程中,更应该打破“唯学历论”的倾向,不让学历造假的官员蒙混过关。

学历之所以受到尊重,因为它代表着知识的创造、文明的探索和精神的开拓。如果受到权力和利益的腐蚀,那就会失去学历的本义。制止官员的“学历腐败”,让权力进笼,让学术回归!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