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中国经济发展由“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制造”是趋势

10.01.2014  21:59

  中新社香港1月10日电 (黄旖琦 李启玮)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由投资推动经济的模式需要转变。经济学家10日在香港中华总商会论坛上表示,未来中国改革红利是经济增长新动力,内需消费将逐渐成为增长新引擎,经济发展由“中国制造”将转到“为中国制造”。

  国际投资银行高盛亚洲投资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哈继铭表示,中国过去20年的经济发展得益于人口和改革两个红利,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淡去,未来的改革将为经济增长带来新动力。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例如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将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深远作用。

  谈到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哈继铭指出,中国经济结构失衡严重,投资占主导,内需消费比例低,现在是调整这一问题的最关键时刻。他认为,未来经济的结构由投资主导转为消费主导,从由“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制造”,包括商品消费升级,尤其是中高档商品和粮食品消费,以及服务消费增长,特别是在医疗护理、金融保险、旅游、通讯、网络电商等领域的消费。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在论坛上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投资主导型现状仍未根本改变,增长的质量效益有待提高,而要缓解这些矛盾则需要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中国同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建设,特别是粤港澳地区的新合作。(完)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