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事:莫让"微信"成为"危信"

12.01.2015  11:39

中国网事:莫让“微信”成为“危信

 ——“万能”朋友圈中那些有关求助的真真假假事儿

    新华网杭州1月11日新媒体专电 微信已成为人们传递信息、交往的重要平台,朋友圈的作用也越来越凸显,大家空闲之余,都爱掏出手机在朋友圈浏览一番。不少人也常利用朋友圈进行求助,“急转”“寻人”“帮忙扩散”……这样开头的求助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中并不少见,可这其中也包含不少虚假信息,让热心善良的用户受了骗。

     微信求助,你被“”中过吗?

    彩票被摇中是喜事,在微信朋友圈中被“”中却并非是件好事。

    生活在浙江省丽水市的小王就有过被“”中的经历。小王告诉记者:“那天看到微信里很多朋友都分享了‘怀孕失联女孩’的消息,当时我也没考虑真假就立马转发了,想让更多的人看到,也为寻找这位失联女孩尽点力。

    像小王这样热心善良的微信用户并不在少数,指尖一动,还能帮帮别人,何乐而不为呢?

    这件事发生在2014年的年末,一条“怀孕三月女友丽水失联”的消息在丽水市民的微信朋友圈里不断转发,当地媒体也加入寻人队伍,大家都为这位“失联女孩”的下落揪心。丽水警方对此高度重视,连日来大量警力投入该案,最终女孩找到了,可故事的结尾,却出乎意料。

    丽水警方证实,这位“被失联”的女孩并没有如消息里所称的已怀孕,认定寻“女友”心切的报案人李某涉嫌报假案,鉴于其行为已构成扰乱社会秩序,并在社会上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被行政拘留10天。

     既能“随手解救”亦能“随手添乱

    半年前,浙江省温岭市同样出现过这类虚假微信求助案件。2014年8月,关于“华联超市门口女孩被拐”的图片在温岭民众的微信朋友圈传开。

    蹊跷的是,该消息在各地出现了不同的版本,先是在河北,再是内蒙古、山东、重庆、江苏。网友传播的版本中都采用相同的文字,只是改了事发地点。一时间,孩子到底是在哪个城市的华联超市门口被拐让人琢磨不透。

    这条消息引起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的注意,他起初业信以为真,在微博转发了该消息。几天后,经公安部打拐办调查证实,事发地位于河北香河县,女孩来自山东人,是和爷爷一同乞讨。

    一条热心的微信求助演变成了耗费警力资源、混乱公众视听的风波,也随之让真正需要求助的信息淹没在茫茫的消息海中,难辨真伪。

     莫让“微信”成为“危信

    “”,古语里有“危言”之意,即夸大、使人吃惊的话。常言道,“危言耸听”,用此来形容虚假求助信息也不为过。

    此类虚假求助信息能够流通确实有它的隐蔽性。一是越是详细、越让人们轻信,这类消息往往有时间、有地点,寻找小孩的求助信息甚至还有家长电话;二是煽情,消息里总掺杂着“你不转发良心就过不去”的心理暗示,例如“我们都会有孩子的,求转发”,这时候再铁石心肠的人,估计都会帮上一把。

    “微信是一种比较私密的主打熟人圈的社交媒介,无论是好友的加入还是公众账号的关注,都是基于一种信任,因此谣言很容易在圈内传播,并通过各个节点无限扩散。”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传播研究所所长邵培仁说,“微信成为谣言传播的土壤,许多好心用户在无形中参与到制谣者的主观动机中,成为扩散谣言的推手。

    针对虚假微信求助这一现象,专家表示,目前完全杜绝谣言还不现实,想减少谣言,除了法律、制度的跟进,最重要的是身处自媒体时代的每一个人能够做到自律自觉,提高对“谣言”的“抵抗力”,还朋友圈一片“清净”。(参与采写:方列 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