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划为何启迪世界
(记者杜静)“没有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才叫蓝图。”规划之重要,对人如此,对国之发展亦然。
然而,由于国情不同、体制各异,各国执政者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中长期规划的能力及执行力相距甚远。
德国《新德意志报》曾这样反思:“中国取得发展成就的原因和做法是什么?这是一个西方再也不能忽视的问题。中国通过五年规划由中央确定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西方国家由于体制限制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中国“规划力”赢赞誉
“十三五”规划建议连日来受到海外热议。这其中不仅有对规划内容的关注,也有对规划机制本身的探讨。
纵观世界各国,制订发展计划是普遍现象,从短期计划到中长期规划,从产业发展到国家战略,计划涉及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不同,执行力和实施效果更是差异明显。在海外舆论看来,中国在制定和执行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规划方面值得肯定。
美国《福布斯》网站曾刊登题为《让我们按中国的方式》的文章说:“中国领导人在一个方面做得相当好,即规划长期经济发展。这是美国政府必须学习的。”
而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受体制等因素限制,制定如此长期规划并加以落实几乎难以想象。正如《福布斯》的这篇文章坦言:“我们目前的体制不能实施类似五年规划的方案,因为我们无法让政客承担责任”。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恩格尔曾直言不讳:“在中国为下一代制定五年规划之时,美国人只在为下一届选举规划。”
“五年规划”与时俱进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二个五年规划,60多年里,中国经历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折。
海外观察家注意到,即便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当下,中国政府依然没有放弃规划机制。而五年规划之所以具有如此强的生命力,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规划本身也在不断变化以适应时代要求。
中国当前采用的规划体系并非传统的计划工具,而是在其基础上进行创新与转型,使之更加适应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的经济社会运行模式,更加精准地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更好造福群众。五年规划已从主要安排经济增长的计划,转变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互促互进的规划。
《福布斯》杂志文章认为,不应再把五年规划与计划经济联系在一起,“现在的五年规划与计划经济时代的不同之处在于,中央政府不再控制所有生产要素。相反,中央政府制定重点,出台鼓励私营部门落实重点的措施”。
中国式规划的成功也让西方世界开始反思其长期推崇的自由市场理念。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说:“保守派偏爱的一味崇尚自由市场、一切听命于股东的模式在20世纪大获成功,但到了21世纪,它正被丢进历史的垃圾堆。”
美国政治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西方国家“迄今为止认为只有它们才拥有减少贫困、推动经济发展的唯一治理模式”,但中国符合实际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西方国家提出了挑战。
中国理念启迪世界
每一个五年规划,犹如一座座灯塔,照亮前行道路。今天,中国发展航船已经行至关键渡口,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有外媒就此评论说,五大理念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指导理念,“十三五”规划围绕这五大理念展开,思路更清晰,更系统化。五大理念皆针对中国过去发展不足、问题较多的方面,故而需要更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也体现了“十三五”规划勇于直面问题的新思路。
在澳大利亚创新金融研究院院长郭生祥看来,这五大理念正契合了世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仅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道路问题,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借鉴。
“中国面临的问题同样也是世界面临的问题,”郭生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在所有国家都在寻求解决之道的过程中,中国政府提出的规划和纲要是最行之有效、也最有可能实现的。”(参与记者:徐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