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南昌师专“同文化”诠释中国梦传递正能量

23.09.2014  10:39

编者按:今年六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指出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青年,也能成就青年,强调要深入研究当代青年成长的新特点和新规律,把准方向、摸准脉搏,大力推进团的组织和工作创新,牢牢把广大青年团结和凝聚到党的周围。七月,秦宜智在全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暨2014年年中工作交流会上,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以“虚功实做”为主题作了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团组织以“虚功”凝聚信念,用“实做”集聚力量。因此,中国青年网江西频道结合总网要求,从即日起,特别推出“玉汝于成中国梦”系列报道,将全面展示各级团组织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的成果,积极推广共青团组织通过“虚功实做”增强团的工作吸引力与凝聚力的创新举措与经验,充分反映各级团干部勇于探索、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

玉汝于成中国梦系列报道之一

中国青年网南昌9月22日电(记者卢勇华)7月5日,南昌师专2014年“同心同行”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吉安永新县三湾村参观三湾改编纪念馆。“我们当代青年大学生应该经常回顾历史,时刻牢记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弘扬革命精神,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实践服务队队员王艺晹同中国青年网记者回忆自己参加活动时的感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在实践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几天活动下来给我留下了太多激动、感动、快乐、汗水、震撼,我们有责任、有义务用自己的知识回报社会。

同心同行”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该校创新“”系列校园文化品牌的活动之一,时间回到2012年12月5日,江西省高校首个大学生志愿宣讲十八大精神讲学团——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同心讲学团”成立,标志着该校全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把文化品牌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播撒到校园生活的各领域、各层面工作迈出了一大步。

在细微处润物无声,文化品牌深入人心

打造‘同’系列校园文化品牌,灵感源自践行十八大精神,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提升青年学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该校团委书记朱文辉向记者介绍了学校开展“”系列校园文化品牌建设的初衷。

”系列校园文化品牌为同心讲学团、同德成才网、同向读书会、同行环保会。据介绍,成立同德成才网,将校团委网站改版为同德成才网,同时以学校共青团系统微博等新媒体为辅,打造南昌师专思想引领工作的红网工程;成立同向读书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每个学期初推荐列举书目供同学阅读,学期末开展“说书”比赛,以推动全校青年团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立同行环保会,在校内外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环保知识、环保政策,实绿色环保校园,为江西绿色崛起、建设美丽中国奉献力量。

打造“同心讲学团”。主要宣讲党的十八大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富裕和谐秀美江西建设及南昌市核心增长极建设成就,学校优秀文化传统和新时期取得的成就,通过大学生设身处地的讲解、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号召大家同心同德,同心同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如今,南昌师专同心讲学团已成为党和国家政策、省情、校情、红色教育、井冈山精神等爱国主义教育及专业发展教育的党、团员志愿宣讲团,为该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和阵地。”朱文辉说。

同心同行讲学团在实践中传递正能量感染身边人

在大学里不仅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感悟更多的东西,参加讲学团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应变能力。”313语文4班的赖方舟认为,能参加同心讲学团,她是幸运的。

今年9月开学,赖方舟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与新同学们畅谈中国梦,解读中国梦,告诉新同学们如何做一个有梦想的南师人,“明确目标、脚踏实地、多读书,读好书、结交良师益友、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应该是我们在大学应该做的。”宣讲会上,赖方舟用身边发生的小事畅谈梦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清楚地知道只有通过参加实践活动才可以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鞠宁姝是同心讲学团成员之一,每次的讲稿都是自己写的,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上井冈走小平小道充实自己的知识,她认为,自己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看着自己的行动感染了身边的人,让他们懂得了梦想就在身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身边小事做起,我的付出是值得的。”鞠宁姝用润物细无声形容学校开展“”系列校园文化品牌。

我们以同系列校园文化品牌为载体,开展了趣味十足、意义非凡的活动,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了大学生团队合作的理念,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他们放飞青春梦想、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也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身边的人。”该校副校长张海涛介绍。

同心讲学团在校园进会堂、进课堂、进宿舍,在城乡进街道、进社区、进厂矿彰显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张海涛说。

http://jx.youth.cn/2014/0922/41004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