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难以出海的原因

03.02.2015  12:11
原标题:中国高铁难以出海的原因

  我们通常说好事多磨,可这一次并不是这样。经过一波三折,中国高铁努力多时最终等来的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墨西哥财政部长比德加赖1月30日表示,该国政府决定无限期搁置首都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的高铁项目,给出的理由是由国际油价大跌导致政府收入锐减。中国“高铁出海”第一单恐怕也就此夭折。

  真的是油价下跌那么简单?墨西哥政府给出的理由是否充分?我们可以循着时间线找寻一些端倪。今年1月14日,墨西哥政府重新公布了预招标文件,并确定1月29日公布正式招标文件。但后来又称要在文件中纳入各方意见而推迟了文件发布日期,到了30日干脆宣布搁置这一项目。

  尽管墨方搁置的项目不仅仅是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的高铁一个项目,还包括尤卡坦半岛的一个客运铁路项目,但墨西哥城新机场项目、联邦高速公路、乡村公路和直线公路的建设项目却没有受到财政紧缩计划的影响。

  根据墨财长所说,这里面就存在几个逻辑上的疑问。首先,有媒体称,墨西哥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PEMEX。如果说国际油价下跌超过50%导致财政预算紧缩是可以理解的,那么油价在已经连跌半年之后,墨西哥政府仍然坚持招标,在招标后却突然再次“爽约”,这里面有什么信息值得回味?其次,在那些被搁置的项目和被保留的项目之间,墨西哥政府选择的标准又是什么? 最后,铁路建设总体上是一个长期项目,一般来说要耗时数年,项目预算并不会仅仅以一年的财政情况作为参考,而是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况且融资方式也有多种,但墨方在没有设法调整和完善投融资方式的情况下,而直接取消该项目,其中又包含什么隐情呢?

  如果把墨政府第一次爽约考虑在内,那么事情就不那么简单。应该说,从去年到今年,墨政府在高铁项目一系列不合常理的举动既不符合市场经济的逻辑,也难以服众。这些问题的背后隐藏着中国高铁难以出海的真正原因。

  李克强总理作为中国高铁的第一“推销员”,一直在不遗余力为中国这张来之不易的名片大力宣传。在2011年“7?23”动车事故之后,中国动车和高铁的运行安全从设计和管理上都得到了改进和提升。随着中国高铁网络初步成形,乘客的出行方式也有了重大改变。特别是京沪高铁在2014年提前两年实现盈利,打破了“以货养客”的尴尬局面,这也为高铁走出去提供了最值得参考的样本。

  然而这些成绩在国际上似乎产生了“树大招风”的反作用。中国高铁的强势出海给某些国家心里留下巨大阴影。由于中国高铁走出去不再是以前以土建为主的分包施工,而是包括设计、技术以及标准的输出,很可能被认为中国经济战略的某种意图正在发挥作用。这并不是妄加猜测。华为、中兴等公司正常的市场行为却在美国遭遇敌视很能说明问题。

  类似墨西哥方面的出尔反尔表面上是其国内政治势力斗争的结果,从根本上说还是地缘政治在发挥作用。某些国家并不愿意看到中国增长的实力逐渐触及到它所在的领域,因此通过各种途径来施加影响,目的就是把中国排除在外。

  当然,这件事上也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国际竞争中的另一面。尽管在高铁上中国拥有充分的实力,赢可以赢得光明磊落,但也要防止被人所“”。因为在我们熟知的国际市场的明规则之外,西方游戏中还包含着各种形式的潜规则,无论是议会院外集团的游说还是各种私人公关和交易都可能成为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重大障碍。中国在这方面经验的积累还处在初级阶段。中国企业必须在实战中提升自己的方案与对策,以突破类似的困境。(曹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