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苏区时期党对群众路线的探索及启示
在中央苏区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树立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并把它作为思想基础,创造性地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苏区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并践行了群众路线。
在执行群众路线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首先树立了依靠群众和密切联系群众的观点。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因为“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这是真正的铜墙铁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要依靠群众,就需要密切联系群众。为此,毛泽东要求党员干部“要像和尚念阿弥陀佛那样,时刻叨念争取群众,密切联系群众,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要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须切实关心群众生活,“解决群众的穿衣问题,吃饭问题,住房问题,柴米油盐问题,疾病卫生问题,婚姻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关心群众生活上率先垂范。当了解到瑞金沙洲坝群众喝水困难时,毛泽东带领当地军民挖了一口“红井”,井水直至今日依然清冽甘甜,成为苏区党和群众心连心的见证。1931年,兴国县长冈乡夏荒缺粮,村苏维埃代表主任万必才背着自家粮食送给村里困难家庭。1932年,长冈乡又闹春荒,乡苏维埃政府专门到外地采购大米供给群众。这一切令当地百姓非常感动,当毛泽东到长冈乡调查时,百姓发自肺腑地说道:“红军共产党什么都想到了!”中国共产党解决了群众的日常生活困难,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他们利益的,大家就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把革命当作他们的生命,把革命当作他们无上光荣的旗帜”。
我们党在中央苏区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成功经验,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构建和谐党群、干群关系的行动指南,为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迪。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并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了党的群众路线。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坚持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当前,一些党员、干部出现这样那样脱离群众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必须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矢志不渝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
率先垂范是坚持群众路线的基本前提。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关心群众生活及日常劳动等方面率先垂范,如为沙洲坝村民挖“红井”、为长冈乡村民送米、给战士让新装、经常参加义务劳动等。正是因为当年苏区干部的这些优良作风,才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苏区群众对党的信任。今天,中国共产党人要领导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攻坚克难,同样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在各项工作中率先垂范,把中央“八项规定”作为自己行动的基本要求,做到“先禁其身而后人”,不断改进工作作风。
把群众当亲人是坚持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以“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为核心内容的群众路线。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什么人是最值得依靠的?当然是自己的亲人。党的群众路线其实就是“把群众当亲人”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当前,我们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也要把群众当亲人,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地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妥善加以解决,对损害群众权益的失职渎职和违纪违法行为要坚决查处。
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建设是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保障。如果没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那么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很难落到实处。中央苏区时期,我们党实行了代表联系制度、代表主任制度等一系列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正是通过这些制度建设,构建了当时融洽的党群关系,赢得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当前,针对一些偏离群众路线的现象和问题,中央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并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坚持走好群众路线的重要保障。(作者系赣南师范学院院长、教授)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