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该如何合理使用手机[图]

02.11.2013  12:57

前段时间,江西某中学学生因为手机被老师没收,因心生恨意将老师杀害,至今令人心有余悸。学生在学校该不该使用手机,如何合理使用手机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信息化时代,手机已成为生活必需品,各种款型的手机也纷纷亮相校园,不少学生还是“手机控”。1日,南昌市外国语学校就“学生如何合理使用手机”的问题,邀请学生、家长、教育专家等共计三百余人召开听证会。

听证会现场

举行听证会前,针对校内学生手机的使用情况,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全校6个年级的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由杨琴制图)

学生代表踊跃发言

现状

学生边下楼边看手机摔倒

手机有辐射,中学生正在长身体,长时间使用手机有害健康,影响视力和听力。南昌市政教处主任万瑛告诉记者,目前校园的学生几乎人手一机,有很多家长向学校反映自己的孩子一天到晚“机不离手”。在教学楼的楼梯间,经常能看到一些边上(下)楼边看手机的学生,往往一脚踏空,一个趔趄摔倒了。

记者在南昌市外国语学校采访时,高二年级的张同学向记者讲述了他自己的一次经历。张同学说,上学期期末考试,由于自己平时英语学得不好,因此萌生了用手机传答案的想法。进考场前,他与本班的另一名同学约好将手机调成静音来传答案。但在考场传递过程中,同学由于心理过分紧张,手一哆嗦,将手机滑落在地,当场被班主任发现。之后,张同学向老师承认自己作弊。“都是手机惹的祸,答案没抄成,还被学校处分了,想想都后悔。”张同学说。

听证内容

进校关机 课堂上禁用手机

听证会前,记者看到该校《关于学生合理使用手机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就有8条内容。分别为:不使用价格过高的智能手机,有通话和收发短信的功能即可,不开通网络;两人通话或发信息,短时间使用,不要用时过长;与家长分享话费单,合理控制使用的范围,每月通话费限制在40~60元之间;一般不携带手机,需要携带者将手机放入书包内,并自行保管。手机使用过程中违反校规即收缴手机,学年结束时由学生写申请,家长签字,家长来校领回;进校关机,更不得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特殊情况下使用,需经老师同意;教学楼每楼层均使用座机,不使用手机,周一至周五除特殊情况外在家里尽量不使用手机,周末可以用但不长时间用来娱乐;节假日在家长允许的条件下携带手机,但注意场合。

观点碰撞

手机应该带进学校 但要减少功能

学生该不该带手机上学

听证会上,一名家长首先举手发言。她不赞同学生带手机。她认为学生年龄小,没有自控能力,所以最好的办法就从根本杜绝孩子使用手机。而持相同观点的家长也表示,他认为学校就是一个上课学习的地方,学生在学校就应该好好学习,回家好好做作业,根本不应该带手机。

同时,该校学生也加入到讨论的行列。高一的谢同学就“以身试法”,他大呼:“学生要手机干吗?就是玩呗!”他透露,有人说带手机可以“查资料”、“学习”等理由全部不成立,因为他自己就是个例子。为此,他认为,此次听证会的参会人员是来见证学生“禁止使用手机”活动的。

不过,不少家长也表达了不同观点,他们认为学生应该与时俱进。信息化是时代的趋势,孩子们也不应该排斥,而是应该融入这个氛围,跟上时代的节奏和步伐。随着科技的进步,孩子们会使用手机是一门“技能”。“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才能,而不是培养他们的成绩。”有家长如是表示。

高低年级是否区别对待

记者了解到,该校共有70多个班级,包括初一至高三6个年级的学生,年龄最大的学生有18岁,偏小的初一学生就十二三岁。

对此,有学生代表认为,学校应该把高年级和低年级的分别开来,不要“一刀切”,而应该根据学生的自控能力进行划分。“有自控能力的学生可以‘定量’带手机,没自控能力的就‘定性’为不能带手机。”该学生建议道。

对此,不少家长和老师认为不妥。班主任江老师表示,他认为,不管多大的孩子的成熟都有一个过程。家长陈利也不赞同将学子划分三六九等,区别对待。

孩子成熟需要一个过程

在现场,大多数学生赞成带手机。一位高年级的女同学表示,有时候考试讲课讲得快时,他们可以用手机拍摄老师讲课时的PPT,课后用于巩固学习。为此,她认为,应该合理使用手机,不应该禁止。

家长陈利也赞同这种观点。在听证会上,既是孩子家长又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陈利以自己教育女儿的“实战经验”与大家交流。他说,自己曾目睹女儿使用手机后成绩一落千丈,直线下降,但身为心理学老师的他还是没禁止女儿玩手机的爱好,而是用“厌恶疗法”纵容女儿玩手机。于是,女儿从一开始偷偷地在被子里玩手机,到公开玩手机,最终到正确对待手机。“如今,女儿已经成长起来,不再视手机如命。

就像我们年轻时背着父母交‘笔友’一样,现在的孩子用手机上网交‘网友’,但只要他们新鲜劲一过,兴奋期结束,就能正确对待了。”陈利说。

如何使用手机才更合理

一位化学家曾说过,要认定一种物质是否有毒,主要看他的剂量。听证会上,一位学生用这句话引出,使用手机应有一定的限度。对此,不少家长赞同。家长们表示,目前大多数孩子相对自立,都是自己骑单车、电动车上下课。而如今马路上已经没有公用电话亭了,没有手机,万一出事,如何保障学子与家长的联系?家长普遍认为手机应该带,但功能应减少。

家长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己16岁的儿子正在读高二。从初二开始,她就给儿子配了手机,但仅有通话、短信功能。儿子一直挺听话,去年,张女士才为儿子的手机开通了网络。近来,她听到班主任反馈称,儿子23时还在用手机上网聊天。她才意识到,开通网络后,手机对成绩较好的儿子还是有一些影响的。她认为,手机作为沟通工具,还是需要的,但应该减少手机的功能。

点评

手机听证”也是一种教育

听证会持续了1个多小时,现场气氛活跃,大家各抒己见,畅快交流。当日,南昌市教育局普高处副处长高培也参加了听证会。学生使用手机这个问题,她个人观点是,手机不是问题,手机只是个载体(媒介),为此不应该禁止。所谓利用手机攀比,利用手机娱乐影响学习,彰显的是学子自身的问题。为此,我们应该通过这个途径,教育学子学会承担,学会成熟,学会判别。“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南昌市外国语学校校长周戏庚表示,由于时间有限,有些家长还未发言,但听证会后欢迎家长寄信来表达,该校将在本月中旬出台大家较为认可的规定。届时,全校学子都应该遵守规定。

链接

今年秋季开学期间,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机电学院为了防止学生上课频繁用手机刷微博、登QQ、玩游戏,推出新规,要求学生上课前上交手机,集中放置在学院特制的“手机袋”中,下了课再拿走。此举一出,引发了争议,有人质疑大学生不同于初中生,学校的管理应该更加民主。也有人认为,不少大学生上课玩手机影响学习。(记者万里庆、见习记者王雅坤)

来源: 大江网-信息日报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