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重机副总吴浩被“双规” 反腐介入航天系统
21世纪经济报道 央企反腐大潮暗涌,年薪59万元的中航重机(600765.SH)副总经理吴浩,亦被卷入其中。
6月3日下午,有关吴浩被双规的消息就在坊间流传。很快,中航重机就发布公告称,“公司近日接到上级纪检部门的通知,决定对副总经理吴浩采取‘两规’措施。”
受此消息影响,中航重机股价当天下午便急剧转下。6月4日,其股价再度大跌7.63%,收于10.66元,盘中更是几近跌停。
从航天控股(00031.HK)子公司常务副总李国雷因遭调查在香港跳楼自杀,到中航重机副总吴浩被“双规”,反腐风暴已深度介入隐秘的航天系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一位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吴浩在中航工业集团的巅峰时刻担任了多达7家公司的高管,多年掌管着“锻铸”核心业务,“个人能力非常强”。
截至发稿,吴浩具体因何被查,仍无官方回应,记者致电中航重机,但其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而作为吴浩供职的中航重机,一些“反常之处”也引起了诸多猜疑。
中航重机2013年年报显示,公司第二大应收账款方竟是一家民营投资公司,其与中航重机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也开始为外界所关注。
曾任7家公司高管
被誉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股”的中航重机,1996年便登陆上交所,其前身为贵州力源液压股份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企业首家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是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称贵航集团),实际控制人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称中航工业集团)。
“吴浩能力很强,在中航重机负责锻铸这一块核心业务,同时也担任了很多公司的职务。”一位接近吴浩的知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现年49岁的吴浩,拥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从吴浩的履历看,其担任的职务之多在中航重机的高管层里并不多见。
2009年始,中航重机对所属企业产品进行整合调整,初步形成了锻铸、液压和新能源三大产业平台,而吴浩正是负责了“锻铸”第一块核心业务,在贵州安大航空锻造有限公司(下称贵州安大)任职10年的他从彼时起迎来了在中航工业集团的巅峰时刻。
2009年5月,吴浩当上了中航重机的常务副总经理,当年12月始,吴浩获任江西景航航空锻铸有限公司(下称江西景航)和中航卓越锻造(无锡)有限公司(下称中航卓越)法人兼董事长。
2010年9月,吴浩担任陕西宏远航空锻造有限公司法人兼董事长、贵州安大董事长和中航特材工业(西安)有限公司(下称中航特材)法人、董事长兼总经理。2010年10月至今,吴浩卸下常务副总担子,任中航重机的副总经理至今。
上述任职履历均来自航天重机的近3年年报,但还不是吴浩的全部任职情况。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5月和2013年1月,吴浩以贵州安吉航空精密铸造公司(下称安吉精铸)董事长身份视察了中航工业河北安吉宏业机械股份公司。
工商资料显示,安吉精铸成立于2002年1月,注册资本3339.3547万元。其中,中航工业集团出资739.3547万元,贵航集团出资260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安吉精铸差点儿变成中航重机的全资子公司。2010年10月,中航重机发布重组预案拟向中航工业集团和贵航集团定向增发收购安吉精铸100%股权等资产,但10个月后重组流产。
重组失败后,安吉精铸与航天重机同是贵航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但是吴浩却被任命为安吉精铸的董事长。
“吴浩当初的一路提拔应该是大股东所为,并不在上市公司本身的层面。”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2013年,中航重机董事会换届,中航集团副总经济师、中航重机董事长赵桂斌卸任董事长一职,由中航集团副经济师、中航工业通飞董事长孟祥凯接任。
另一个不容易被察觉的细节似乎也早早暗示了吴浩的命运。
在2011年年报中,中航重机详细披露了吴浩在其他单位的任职情况,而在2012年和2013年年报中,吴浩在其他单位的任职情况并没有披露。与此同时,上述吴浩担任法人的公司也相继变更了法人。
巨额应收款之谜
对于吴浩被双规的原因,市场颇多猜测,有传言其与西安经济开发区的巨额开发项目有关。
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吴浩长期以来担任着陕西宏远、西安中航特材的董事长。2012年,吴浩曾经掌舵的陕西宏远和贵州安大在西安合资成立了中航金属材料理化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注册地址是西安经济开发区,这也是中航重机锻铸研发中心的所在地。
“吴浩任职公司众多,很难说是因为哪个事情被调查的。”前述知情人士对此认为。
对于公众而言,吴浩被纪检部门“两规”的原因仍是未解之谜,而其供职的中航重机则同样有一个谜团待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在2013年年报中,中航重机应收账款前5名单位中,北京东方宝辰国际投资公司(下称北京东方)赫然在列,涉及金额达2.2亿元,仅次于第一大应收账款方航空动力(600893.SH)的3.04亿元。
除此之外,北京东方还出现在了中航重机2013年“年末已经背书给其他方但尚未到期的票据情况”前五大名单,涉及金额1259万元,到期日期为2014年4月14日。
长期以来,中航重机的前五大应收账款方中主要是航空动力公司、航空发动机公司、飞机工业公司等,这令北京东方的存在变得很是显眼。
对于北京东方的身份,中航重机称是公司的“非关联方”。但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查,北京东方与中航重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工商资料显示,北京东方成立于2008年3月,法人是李俊文,注册资本2亿元。其中李俊文出资1.8亿元,蒋效辰出资2000万元,任华和李国福分别任北京东方的经理和监事,该公司经营范围是项目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等。
北京东方的法人兼大股东李俊文的另一个身份是中航天赫(唐山)钛业公司(下称中航天赫)。“李总平常不在北京东方,差不多一周来一次,主要精力在唐山那边的业务。”一位接近李俊文的知情人士透露。
工商资料显示,中航天赫注册资本3.4亿元,李俊文出资1.02亿元,蒋效辰出资5803.6万元,任华和李国福分别出资235.3万元490万元。
也就是说,北京东方的股东和高管是中航天赫的原班人马。而在中航天赫股东名单中, “航建航空产业股权投资(天津)有限公司”出资7668.979万元,该公司由航空工业集团和建设银行发起设立。
以投资为业的北京东方缘何一跃成为中航重机第二大应收账款方,其与中航重机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何认定?
6月4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上述疑团,多番拨打中航重机证券办电话,但均无人接听。对于上述问题,本报后续还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