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一路阳光 丰城创新刑释解教人员村(社区)帮教矫正工作

16.12.2014  13:39

  余 勰 江西日报记者 胡光华

  “对接无缝化、帮教社会化”,丰城市创新村(社区)帮教、矫正工作,积极维护社会稳定。截至10月,全市1075名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率达98%,就业安置率达到95%,重新犯罪率控制在1.14%以下。

  无缝对接,做好过渡性安置帮教工作

  同田乡邹某怎么也想不到,乡司法所干部能到未成年人管教所将自己接回家。他是个孤儿,从小性格孤僻。初中未毕业就离开了学校,和几个无业青年组成团伙进行盗窃活动,走上了犯罪道路。

  邹某告诉记者,2013年3月,乡干部将他从省未成年人管教所接回家后,多次上门与他谈心。当了解到他对装潢比较感兴趣,想学手艺,立即想办法帮他找装潢店。当时,店家听说他是刑释人员,都不愿接受。面对这种情况,乡司法所干部没有懈怠,耐心地一家店一家店找。后来,由乡司法所干部做担保,才有一家装潢店接受了他做学徒工。

  “无缝化”对接不仅如此。刑释解教人员在出监所半年内未就业时,丰城按照农村每人每月200元、城镇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半年后仍未就业且符合低保条件的,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2012年以来,市政府每年预拔5万元,作为“两无”(无家可归、无亲可投)人员企业安置工作补助费,目前全市已在企业建立过渡性安置帮教基地9个。

  该市建立了市、乡、村三级组织网络,成立了全市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矫正工作领导小组,32个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安置帮教工作接待站,578个村(社区)成立了安置帮教小组。同时投入26万元,在32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安置帮教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平台。

  社会帮教,切实解决就业问题

  丰城市组织市直部门和镇村干部与刑释解教人员结成“一对一”、“多帮一”、“多管一”帮教对子,时刻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

  王某是名入矫人员,因犯抢劫罪,2012年2月,王某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2012年12月正式入矫,接受社区矫正。当初,王某深感迷茫。21岁的小伙子,不大不小,不知今后的路在何方?曲江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多次上门,分析他的长处,与他促膝长谈,终于使王某树起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决定到城区开家服装店。现在,王某月纯收入已经达到1万多元。阳光般的微笑每天挂在他的脸上。

  丰城广铺社会化帮教网络。依托劳动就业培训机构,按照每人600元的标准对刑释解教人员给予培训补贴,目前已培训327人,大部分实现了就业。同时,对聘用刑释解教人员的企业给予奖励,目前有36人在企业就业、62名选择在公益性岗位。此外,从办证办照、税收、融资等方面发力,引导刑释解教人员自主创业,全市共有411名刑释解教人员积极创业,其中26人成为当地致富能手。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