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之殇》:一笔难以忘却的家仇国恨

28.07.2015  19:41

    ● 课题组深入临川22个乡镇、街办调查,直接访问210余名经历过抗战的老人,写下35万字的整理材料
   ● 全书共27万字,将187名受访老人的身份信息与照片、口述整理材料一一刊发
   ● 再现1942年5月31日至8月23日,短短85天,日军给临川人民造成的无比深重的灾难

1942年6月5日,日军进攻临川县政府的历史照片。

七里岗乡新殿村日军焚烧房屋遗址。

  9年前,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江西省曾开展“抢救抗战时期深度受害区史料”工作,临川区社会科学联合会(简称区社联)响应省里的要求,与区档案局、区委党史办联合成立临川区抢救抗战史料课题组。在2006年那个火热的夏季,区社联主席危仁川带领课题组其他几名成员,深入临川22个乡镇、街办调查,最终选取了187人的回忆资料共27万字,汇编成《临川之殇》一书,真实再现了一段临川抗战史话。

海底捞针式的收集

  据相关史料记载,日军地面部队大规模进犯临川,是1942年5月31日至8月23日,虽然只有短短85天,却给临川人民造成无比深重的灾难。为了全面记录这段悲惨历史,临川区抢救抗战史料课题组深入全区各乡镇、街办,走访调查当年亲历临川受害惨状的老人。

  回忆起当时走访调查的经历,危仁川告诉记者,由他带队的课题组主要是在2006年6月至11月进行走访的,一年后,在2007年10月至11月,进行了一些后期补充。那些日子里,为了能走访到更多了解受害情况的老人,危仁川遇到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就问“您记得日军入侵临川时的情形吗?”有时碰到亲戚朋友也不忘打听“家里或村里有那样的老人吗?”有一次在同学家里,危仁川从一位老人口中得知七里岗乡新殿村当年遭日军破坏惨重,他第二天便率领课题组成员前往新殿村,使一起尘封64年的日军屠杀村民惨案大白于天下,而且在该村发现我省现存最大的日军焚烧民房遗址群,此事引起省、市两级媒体关注,当时就这一惨案作了专题报道。

  在深入各个乡镇走访知情老人时,按相关要求,课题组在听老人回忆口述时,要采取现场录音、录像、拍照等方式收集第一手原始资料。可是看到村里有老人受访,很多村民往往会围观,七嘴八舌地说话,导致录音难以进行,课题组的同志们只能把老人请到房间内问情况,大热的天,有时没有电风扇,热得他们汗如雨下,几乎中暑。调查经费有限,为了省钱,大伙在走访时,一般离市区较近的乡镇就坐公交车去,而较偏远的地方则是坐了班车后再步行。

  走访过程中,让那些受害者再度回忆起当年的悲惨往事,是一件非常伤心的事。老人们往往声泪俱下,悲痛不已。危仁川说,当时面对老人们悲愤的控诉,他的心情很沉痛很压抑,但也只能把这样的心痛埋在心底,继续手头上的收集工作。而在一些地方,对日军的恐惧心理,导致有些老人至今不愿开口。比如在孝桥镇走访时,有五六名老人的心理阴影很重,他们不敢回忆当年的经历。

  为了使口述史料更完备,课题组选取的采访对象中有当时的国民党军政人员、教师、商人、农民等,覆盖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

精心整理真实还原

  作为本书的主编,危仁川在白天走访的同时,还要利用晚上和双休日的时间,加班加点研究查找相关史料、整理录音资料。2007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之际,课题组向省里上交收集到的史料(包括口述资料和档案文献资料等)总量居全省前列,因此,临川区抢救抗战史料课题组被江西省社科院与省社联评选为“抢救抗战时期深度受害区史料”先进工作单位,危仁川和同事周美平则被评为先进个人。

  经过耐心细致的整理,课题组于2007年底编印出版了《临川之殇》一书。全书共27万字,将187名受访老人的身份信息与照片、口述整理材料一一刊发。同时,将现场采访原始录音、录像等图文音像资料全部刻录光盘。书与光盘相互映衬,彰显史实。而实际走访中,课题组共访问了210余名老人,全部整理出来的文字资料近35万字。

  在录音资料整理中,基本上完全按照口述人所说内容,文稿中不少地方直接用了抚州方言音译字、后附书面文字注释方式来编写,保存了这套口述史的原汁原味。关于被日军强奸迫害过的临川妇女情况,也据实进行了整理刊发。危仁川印象深刻的是,在唱凯镇走访过程中,他们了解到,在日军侵占时,当地一个村子的维持会为了保住村民房屋,曾组织30多名妇女轮流做日军的慰安妇,此类屈辱的历史,在书中也真实表现。

  此外,《临川之殇》还收集了“日军入侵临川暴行调查综述”“临川抗战历史回眸”“历史文献和知名人士回忆录”等,大多数是由危仁川亲笔编写或收集整理的。在撰写反映临川抗战历史文章时,危仁川仔细查阅档案文献资料,认真选用口述者的证言证词,还参考了日本防卫厅的战史资料和国民党军政人员的回忆录,尽可能全面准确,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其中《抗战时期日军在临川暴行录》《临川人民的抗日斗争》《走反》《血雨腥风文昌桥》等被省内多家刊物选登。

  《临川之殇》,记录了当时临川最真实的受害状况,让读者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家仇,珍爱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