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临时停车收费乱象丛生”·巨额停车费去向成谜

17.02.2014  11:44

连日来,本报对南昌数十万车主关心的临时停车收费的种种乱象进行了曝光,南昌市政公用集团下属的停管中心对5名收费员和1名巡查员进行了罚款,并明确如果再出现乱收费行为将直接辞退。

停车难”、“停车贵”是车主普遍反映的问题,有车主就纳闷,南昌临时停车收费的开支情况一直未公开过,而停在收费泊位的车也得不到有效管理,城区也未能改变停车泊位严重短缺这一状况,停管中心收取的停车费到底都流向了何处?

6名责任人受处罚

14日下午,南昌市政公用集团下属的停管中心副主任陈思向本报记者表示,该中心收费员不按规范收费、乱收费的行为被曝光后,他们逐一进行了核查,对金融大街、春晖路、雅园东路的5名收费员进行经济处罚,红谷滩管理站的1名巡查员因巡查工作未做好,也被予以经济处罚。此外,停管中心还明确,如果这些收费员再进行乱收费,核实后将直接予以辞退。

针对停管中心收费员乱收费的行为,南昌市物价局相关人士表示,一方面他们将责令停管中心加强对收费员的培训和督查,另一方面希望车主搜集证据,遇到此类情况及时拨打12358向物价部门举报。

巨额停车费去向成谜

从2013年1月1日起,南昌市政公用集团下属的停管中心正式对所接管的临时占道停车泊位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模式进行运营管理。目前,停管中心管辖东湖、西湖、青山湖、青云谱、高新、红谷滩、湾里、经开等地共9164个临时占道停车泊位,收费的泊位约7300个。

记者了解到,2002年颁布的《南昌市机动车临时占道停放管理规定》和2010年3月1日起施行的《南昌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都明文规定“城市道路行政管理部门收取的停车泊位费全额上缴财政,纳入专户管理”。

那停管中心到底收取了多少停车费?停管中心副主任陈思以停车费数据系公司机密为由拒绝公布。不过,记者查询到,在省人大代表进行调研时,停管中心曾披露截止到2013年12月份,收费总额近1200万元。该中心有380余名收费员,每人每个月工资2100-2200元,劳务成本占了收入的六成以上。

停管中心盈余的钱流向何处,是否真上交给了财政呢?陈思回复称,该中心是政府授权经营的国有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除掉支出,剩余的钱并不会上交财政。

南昌市机动车停车场管理办法》规定,收取的停车泊位费,实行专户管理,用于城市道路和交通设施的建设、养护、维修以及临时停车泊位的管理等。停管中心收取的停车费又都用于何等开销,建设了哪些交通设施呢?

陈思称,除税收外,收费用于泊线进出一米内道路路面、路沿石、道板、窨井盖的维修以及员工管理、设备采购等管理经费。事实上是,停管中心虽然新增了一些泊位,但大部分为路面泊位,一年来并未新建地下停车场或立体停车场等设施。

账目应接受公众监督

省人大代表刘锡秋曾对南昌临时占道停车收费一事进行了专门调研。他认为,停管中心应该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营企业,应以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以及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为第一要务,是政府职责的一种体现。

城市道路是公共资源,设置停管中心的目的,既要开拓停车资源,把城市道路以及城区范围内的可设置泊位地方发掘出来,降低市民出行停车难问题;也要保障停车管理合理有序,不因道路停车给城市道路和城市管理带来混乱,此外,停管中心还要为改善城市交通募集资金。

目前,南昌机动车保有量约65万辆,但南昌公共停车泊位不足1万个,在老城区、商业网点、娱乐场所聚集地“停车难”仍非常突出。

刘锡秋认为,通过规范化管理来缓解停车难,成了当务之急。停车泊位收费涉及公众利益,停管中心有责任也有义务对账目进行公开,接受公众监督。刘锡秋表示,收了车主的钱,停管中心不能“小富即安”的过日子,钱用到哪里去了,打算如何开拓泊位,这些都应公开。(文/记者何柳斌)

即时·点评

处罚不是目的整治需要决心

经过系列追踪报道之后,关于“临时停车收费”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如收费主体涉嫌违反行政法的相关规定、重收费轻管理、巨额停车费未向社会公布去向成谜等等。涉及公共利益的临时停车管理,缘何成为市政管理的顽疾?从整体上来看,这中间有三个问题仍未明确:由谁收费?收费标准是什么?费用的去向?如果这些问题不明晰,那么不管处罚多少个收费员、巡查员,只是做一些表面文章,根源未触动,对整治收费乱象显然毫无意义。

整治不是说说而已,我们不希望看到市政部门在社会舆论的压力下,以处罚一些工作人员、稍微调整下策略来躲避风头,等到舆论渐消又“从头再来”。所以,市政部门要有斩断不合法利益链条的决心,要有接受第三方监督的勇气。收费可以,法规、收费标准和许可、发票等一个都不能少,确保程序的公开透明,才能让南昌的硬件与软件齐步向动感都市迈进。(记者王琼)

来源: 中国江西网—江南都市报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