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丹丹改剧本引争论 影评人:国产剧没公认行规
演员宋丹丹和电视剧《美丽的契约》编剧宋方金的“口水战”,近日成为网络热点。宋丹丹提出“拍戏不是拍剧本” “国外很多人拍戏,往往只是个故事梗概或大纲就拍了。”而不久前与她合作过《美丽的契约》的编剧宋方金,则前后发布三篇长微博,声明“《美丽的契约》这部电视剧80%以上的戏剧段落、台词、细节、情节是由宋丹丹老师等人即兴编写”,指出作为主角的宋丹丹片场随意改戏,“不是塑造角色而是塑造自己”,而这部剧最近被观众吐槽为“台词太水了!”这一波论争,不仅牵涉到了宁财神、于正、六六等多位编剧、导演的加入,也由此揭开了中国电视剧生产方式的重重问题。
双方矛盾的交集,是演员和导演该怎么“改”剧本?《美丽的契约》导演余淳直言,修改剧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剧本只是电视剧生产链条上的一个环节,是个半成品,就像你做饭买来的食材,是不能直接吃的。除非你混到莎士比亚那个程度,否则就得接受这个。”对于宋丹丹和余淳指出的剧本不合格问题,宋方金一怒之下在网上晒出《美丽的契约》剧本前3集,希望大家能给剧本一个公正评价。
剧本好坏到底谁说了算?知名编剧、《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汪海林认为,剧本好坏难界定因为缺少公认的评价机制,“美剧、韩剧是拍编剧心中的故事。咱这儿,是要求编剧完成老板心中的故事,或导演心中的故事,或演员心中的故事。所有纠纷都源于此。” 确实,在韩国整个电视剧生产环节中,编剧是真正的创作者,甚至可以根据角色选择自己心仪的演员。在美国,每年奥斯卡颁奖礼上,“最佳编剧”是仅次于“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的第三个重要奖项,最佳男女演员则排在其后,可见对编剧的重视度。而在国内,编剧则是整个生产链条中最没有话语权也最无足轻重的角色。一些名作家因为本子“被改得面目全非”,一怒火之下发誓不再写剧本。而更多作家则想开了,“交剧本就比如嫁女儿,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随便他们怎么改,我甚至都不会去看播出的电视剧,省得自己心里过不去。”
谁有权改剧本?首先当然是投资方,剧本的好坏直接决定投资方的成本能否回收,是否能赢得足够的利润。当然,有的投资方想捧红哪位演员,给这位演员多加几场戏,多点台词和镜头,这样的“改戏”也已成为潜规则。其次就是大腕改戏了。今天的影视剧生产,最能带来市场利益的无疑是大牌演员,哪个大腕主演一部剧,决定着这个剧能否卖得出去,卖多少价钱,观众是否会锁定你的频道,所以,连投资方、导演都要看演员的脸色行事,不要说临场改戏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编剧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像宋丹丹一样爱改剧本或者直接甩开剧本现场创作的演员比比皆是,这些“腕”们不背台词、自己创作着演戏,甚至有大腕“直接把导演赶跑了”。当然,像陈道明、李保田这样的演员改剧本,常让剧情锦上添花,李保田曾表示,在拍摄《神医喜来乐》期间,他每天都会根据剧情需要修改剧本,让观众看到了最精彩的剧集。“但不可否认的是,确实也有一些演员怎么高兴怎么来,把戏改糟了。台词就像口水,毫无营养,属于货真价实的肥皂剧。”这位编剧说。宋方金在他的长微博中,就批评了《美丽的契约》中范明那段即兴改的台词,“戏中,他让母亲小声点,说她声音的穿透力很高,能穿透楼上的马桶云云。我一向认为,电视剧是晚饭艺术、客厅艺术,我一般不允许或尽量避免自己在剧本里出现尿、屁、马桶等词汇。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这样恶俗的噱头多了,喜剧就变成了闹剧。”
不可否认的是,编剧队伍的良莠不齐是造成“大腕”无奈改戏的一个重要原因。剧本品质差,台词缺乏生活,一些编剧甚至拼接狗血或者网络桥段,引得演员不满。资深演员往往会对角色有更深刻的理解,只能自己动手改戏,毕竟没有人愿意和烂剧搭上边。另一方面,热钱大量涌入影视剧市场,爆棚的生产机会让诸多影视扎堆生产,赶工制作,编剧创作时间大大缩短,一人手里同时赶几个剧本的情况屡见不鲜,甚至出现编剧去揽活儿,再私下去“承包”给枪手的例子,这样的情况下,剧本的质量也可想而知了。
对于宋丹丹和编剧的这场口水战,著名影评人柏小莲认为,“表面看,这是关于一个剧与剧本的好坏之争,再一看,引发的是国内电视剧产业中的深层矛盾。一部电视剧所呈现出来的品质究竟是谁的功过得失?有人说这是中国影视剧制作的演员中心制、导演中心制导致的,实际上是我们没有‘制’的问题,没有一个公认的行规。”
“影视剧想要健康发展,亟需打造良性环境。”江苏籍著名导演徐耿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在中国现行的影视剧制作环境中,剧本的作用被演员、投资方等各个环节冲淡了。“这不是演员的错,不是导演的错,是整个影视剧市场生病了。”他说,购买方看演员才买电视剧,制作方得看购片方的好恶,剧本得跟着制片方修改……“到最后,所有人都在迎合市场。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剧本的质量?要提高国产电视剧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剧本的质量,在喧嚣的市场利益面前,电视剧市场如何进化得更加专业理性,如何建立一个优秀剧本的评估体系,而不是谁强势谁说了算,或许值得整个业内人士好好反省。”
记者 顾星欣 朱秀霞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