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梦”提供青年人格样本

28.05.2014  13:00

①“@聚美陈欧”

聚美优品CEO,微博粉丝280万

5月16日,中国化妆品电子商务网站聚美优品在美国纽交所正式挂牌交易,31岁的陈欧成为纽交所史上最年轻的中国CEO。

陈欧是四川中江县人,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黄继光的小老乡。他16岁以全额奖学金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录取,获美国斯坦福大学MBA学位,27岁创立聚美优品,在线销售化妆品,“大老爷们做女人的生意”。不过,陈欧风靡互联网的,还是他代言聚美优品的励志广告:

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

这几段广告词和聚美的创业史有关,同时也描绘了当今年轻人遭遇的考试录取、职场奋斗、恋爱表白等场景,陈欧自嘲“算是‘吊丝’的逆袭”。在广告结尾处,他奋起挥拳,将眼前的玻璃击得粉碎,简单包扎后踩着玻璃碴继续前进。画面和语言令人怦然心动,年轻人纷纷仿作“陈欧体”,抒发自由不羁的情怀,表达对个人和国家前途的美好愿景。截至5月22日8时,微博上有关“陈欧体”的博文达114万条。

这是“吊丝”版:

你只看到我的现在,却没发现我的实在。你有你的看法,我有我的想法。你羡慕我的现在,我渴望你的未来。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未来是注定奋斗的旅程,路上少不了跌倒和磕碰,但那又怎样,哪怕前方迷茫,也要活出方向。我是“吊丝”,我为自己代言。

陈欧否认自己的成功属于“啃爹族”,坦言小时候是被打大的;高二考取全额奖学金留学后没花家里一分钱;不会上网的父亲给自己最大的财富是严苛,培养出儿子坚韧的个性。

陈欧坦率地批评一些同龄人:“毕业就想要有一个安定的生活,加入国企或者当公务员。父母也是这样指引。”他告诫同龄人不要指望一夜暴富:“对于家庭贫困、身无分文的大学生而言,我还是建议先在优秀的创业企业中历练,搭车创业,会比自己去搭一个舞台容易。

②“@李翔Steven”

中娱传媒董事长、电影出品人,微博粉丝60万

这位东北农家子弟,2012年6月7日的高考日,曾在微博回忆当年考场拼搏经历,被《中国青年报》敏锐地注意到,写入“一周舆情综述”:

那一年,我16岁,一个人走进考场,外面没有焦急等待的父母,高烧不退,爹娘给我10块钱,全部买冰水带入考场,奋笔疾书,满脑是家里那块农地,心里呐喊:我要出去。爹娘借来学费,亲戚朋友含泪送行,我微笑挥手奔前程!

从东北农家子弟,到深圳文化产业“少帅”,这是“中国梦”的人格样本。高考制度和市场经济的前沿地带,已经提供了寒门精进、人生跃迁的通道。

③“@陈利浩”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微博粉丝46万

陈利浩进入网友的视野,是他在2011年“7·23”动车事故中发出的微博:

向温州市特警支队队长邵曳戎致敬!是他反对“把车厢吊起放到地上清理”,他的理由是:“万一里面有生命呢?”他坚持在铁轨清理,才有了小伊伊的得救。呼吁支持为邵曳戎记功!本人承诺:凡本微博被转发一次,就捐献1元给小伊伊!

几分钟后,陈利浩更新了自己的微博:“补充:在24小时内转发有效。

这条微博在24小时内转发近81万次,收获评论约21万条。陈利浩捐款1072417.20元,以对应小伊伊的获救时间:7月24日17时20分。

陈利浩是20世纪90年代初广东珠海重奖知识分子的大奖得主,曾在电力公司爬电线杆、架线路、拉电线、收电费、修电表。用他自己的话说,除了当领导,什么活都做过。如果不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揭开市场经济的大幕,就不会有他工程师创业的辉煌。他开发的财务软件,在全国电力行业管理软件市场占有主导地位。在远光软件,陈利浩至今喜欢员工称自己为“陈工”。

陈利浩曾在《人民日报》撰文解读“中国梦”,诚挚表示:

这是一个鼓励每个人都拥有梦想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让人人都有出彩机会的国家,也正是这样一个充满着生机活力的国家,让你的梦想可以很丰满,人生可以不断追求。

④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蒋贞蕾的毕业论文《遭遇农村——对我国农村教育的一项质性研究

论文记载了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甘肃某县职业中学的一个女生给蒋贞蕾来信说,堂兄17岁读高三,复读了7年,每年的高考成绩都是以十几分之差被拒于大学门外。堂兄相信:贫穷并不意味着我们永远没有出息,“红梅生寒土,贫家出英才”。他每天都是学习到午夜12点才睡觉,第二天早上四五点钟就起床。然而,没等他考上大学,却查出已是肝癌晚期,生活不能自理,每天靠药物来维持,看书的时间长了,就会喘不过气来。堂兄常常一个人背着父母偷偷地流泪,他舍不得为了心中的梦而寒窗苦读了7年的补习生活,更不甘心自己就这样无所作为地走了。

这个农村女生问北京女硕士研究生:“大姐姐,你能告诉我大学究竟是什么样子?

2013年,国务院要求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重点高校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招生扩大到3万名。让田舍郎有出人头地之日,不能让农村孩子的才华和抱负像山间野草自生自灭。

2013年,全国有699万大学毕业生,曾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2014年将有727万大学生毕业,真是“没有最难,只有更难”。与此同时,中华全国总工会2011年发布调查报告,公布新生代农民工人数约1亿,拥有中专、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受教育经历的比重分别是过去农民工的1.6倍、2倍与2.3倍,但收入仅为城镇企业职工的一半。

当年轻一代人生和事业起步的时候,关键是为他们提供起点的公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张翼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中,忧虑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曾经有一段时间农民的小孩通过读书能够改变自己的身份。但是2000年以后,社会上层的封闭程度有所增加,尤其是在扩招后,农民家庭的子弟进入社会上层的通道越来越狭窄,在就业环境比较紧张的情况下,社会上层人士通过很多种办法把容易提拔或收入比较高的工作岗位,转给本阶层(子弟)的比重增加了。

张翼研究员痛切地说:“中国梦”有很多种,但是对于个人来说,第一个梦想是教育的公平,第二个是第一次就业时起点的公平,然后通过竞争的过程,等退出劳动岗位的时候自我实现的程度。由于就业不公,或者就业过程当中提拔、升职、职业规划的渠道难以实现,将影响到中国人“中国梦”的实现。

在一些后发展国家的经济起飞过程中,往往会制定年轻人就业振兴计划。现在最需要的,是更公平的竞争、更透明的市场、更公正的社会。给年轻一代以职业的安全感、社会的温暖感、国家的归宿感,将扩大和巩固全面深化改革的民意支撑,属于釜底抽薪式的维稳。

前文提到的李翔曾在微博上转过一个段子:

甲问:作为一个中国人,你能为祖国做些什么?乙答:移民,不给祖国添乱。甲问:你认为爱国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什么?乙答:移民,给帝国主义国家添乱!

然而,李翔本人的努力,就给留在国内发展的年轻人以希望。让这一代年轻人就在中国的屋檐下,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制框架下奋发有为,给新生代广阔的成长空间,绝不是只剩下远走异国他乡一条路。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