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守护好一湖清水

14.09.2018  18:05

● 熊 灵

  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容纳五水、吞吐长江,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赣鄱儿女,用博大的胸怀滋养着灿烂的江右文明。她是江西的母亲湖,更是“长江之肾”,世界重要湿地之一。

  然而,近年来鄱阳湖生态环境不容乐观,2016年中央第四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我省反馈显示,2013年至2015年,鄱阳湖水质持续下降。

  我省97%的国土面积都属于鄱阳湖流域,保护好一湖清水是全省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我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必答题。

  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省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重大使命;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三大提升”,首先就是千方百计提升生态质量和效益;今年5月底,省政府印发《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对标对表中央和省委,省政协将“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难点问题破解对策”列为第三季度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议题。围绕该议题的主课题——“鄱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难点问题破解对策”,9月3日至5日,由省政协副主席刘卫平率领的调研组,深入新建区、进贤县、南昌县等环鄱阳湖乡镇开展专题调研。

同坐一条板凳摸实情

  “来,咱们坐在板凳上好好聊。”9月5日,调研组来到南昌县塔城乡东游村养猪场,刘卫平拉着养猪场老板聊起了家常。

  “养了多少头猪?上半年赚了多少钱?

  “一年出栏300多头,上半年行情不太好,下半年估计能赚不少。

  “粪污影响环境,附近的老百姓有没有意见?

  “现在好了,装了专门的粪污处理设施。”说罢,养猪场老板起身向大家介绍治污设施的运转情况、治理效果、治理成本等。

  治污设施由当地政府奖补部分资金建成,实现了粪污“三改两分”:即改人工干清粪为漏缝地板下自动化干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采取干湿分离、雨污分离等措施,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成为农田果园的有机肥。据悉,治污设施在当地的养猪场实现了全覆盖。

  “怎么确保设施没有‘睡大觉’?”省政协委员、省委党校教授高丽娟追问。

  “一是查用电量看有没有正常运转,二是环保部门每月都来检测排放的水质,我们接到他们的电话就很紧张。”当地同志的回答让大家会心而笑。

  同坐一条板凳,心中流淌真情。为了在基层抓到更多“活鱼”,调研组可谓煞费苦心,不仅邀请了多位涉及环保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还请来了一批专家委员参加调研。同时对调研提出了“八必看八必访”和“五必谈”的明确要求,包括鄱阳湖沿线建制镇污水处理厂必看必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必看必访、养猪场污水处理设施必看必访、鄱阳湖流域河流水质情况必看必访以及市县乡三级领导必谈、环保及有关部门领导必谈、村干部群众代表必谈等。

  调研前,刘卫平专门约谈了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专家,了解鄱阳湖综合治理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技术设施运行情况。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还从多个省直部门收集了大量资料以及鄱阳湖沿线建制镇污水处理项目进度调度情况,供调研组参考。

  环鄱阳湖乡镇点多面广,调研组分成几个小组深入各个乡镇,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摸情况寻对策。

  在进贤县罗溪镇,刘卫平带领大家深入湖区察看水质,鞋底沾满泥土还不忘叮嘱当地同志及时提供水质监测数据。

  在新建区樵舍镇,省政协人资环委主任邓兴明顶着高温烈日,在养猪场一待就是半小时,边看边问边记。

  在新建区联圩镇,省政协人资环委专职副主任樊欣临时改变行程,察看村里的氧化塘建设使用情况。

  就这样,调研组三天走访了环鄱阳湖三个县(区)的7个乡镇,掌握了农业面源污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方面的大量一手资料。

直面问题敞开谈

  “怎么保护好一湖清水,一线工作的同志和湖区干部群众感受最深,请大家尽量不念稿子,直面问题敞开谈。”三天的调研在乡镇召开了多场座谈会,刘卫平心贴心的开场白让大家迅速进入“状态”。

  鄱阳湖水质的问题主要是总磷超标,原因在哪?怎么让总磷降下来?

  问题在水,根子在岸,责任在人。

  进贤县环保局同志介绍,当地工业企业很少,应从农业面源污染包括农药化肥使用、畜禽养殖和生活面源污染以及水面养殖污染等方面找原因。“治理的思路应该是控源和截污两手抓。

  控源应该怎么控?以化肥使用为例,调研组专家介绍,数据显示,只有不到1/3的化肥得到有效利用,2/3的化肥不仅没能成为农作物的养料,反而成为污染的“帮凶”。委员们建议,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合理使用化肥,同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生物肥料等,从源头上实现农药化肥减量。

  调研组发现,各个乡镇均已建成污水处理厂,通过地下管网,镇区基本实现雨污分流。

  “不能用治理城市污水的思路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省政协委员、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王晓明,省政协委员、南昌市科技局局长李淑英等指出,村民居住分散、农村地形复杂,管网建设成本高、难度大、污水收集率不足。委员们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离镇区近的村民建房时可预留污水管网入口;二是利用我省水网密集的特点在农村建设氧化塘,利用水体自净能力消化污水。

  座谈会上,基层环保干部指出,河流与湖泊的总磷含量标准不同,以三类水为例,河流是0.2mg/L,湖泊是0.05mg/L。“两者相差四倍,我省的主要河流都注入鄱阳湖,就算河水达标,湖水仍然堪忧。

  省政协常委、南昌大学资源环境与化工学院院长吴代赦建议,一要摸清我省污染底数,对各类污染源、污染物构成心中有数才能开出针对性“药方”;二要转变理念,以湖泊的更严标准形成倒逼机制,促使以更严标准治河、治岸。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参加座谈会的村民代表常年在水上“讨生活”,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改变有切身体会。“电捕网、绝户网、迷魂阵等贻害无穷,特别是用铁扒子捕螺蛳,把湖底的水草全部破坏了,既影响水体净化能力又破坏生态链,一定要严打!”他们呼吁。

  对此,基层渔政等部门同志感同身受。他们坦言,鄱阳湖水面浩大,执法部门力量薄弱,打击非法捕捞力不从心。“鄱阳湖管理面临‘九龙治水’,仅省里就涉及八个部门,建议理顺机制,成立省级层面执法机构,全省一盘棋,统筹治理。

  当地同志介绍,解决好无田无地的渔民上岸问题,非法捕捞和水面养殖污染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鄱阳湖有1.8万艘渔船,涉及渔民近10万人,建议省里出台安置政策。

  ……

  面对面、心交心,大家析情况、谈问题、提建议,气氛异常热烈。

  “一定要把大家的意见和建议总结整理好,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刘卫平说。

  据悉,调研结束后,调研组一行又将马不停蹄赴上饶市和九江市的部分乡镇继续开展调研,为保护好一湖清水汇聚更多智慧和力量。

省政协调研组赴九江市开展集中座谈
  为开好省政协第三季度“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难点问政协新闻网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