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初探

19.11.2014  21:20

    近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提出推动履职尽责,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又提出要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审计,实行审计全覆盖。这表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处于日益重要的地位。《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要全面推进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同步审计,探索和推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同步审计的组织方式和审计方法。近年来,各地审计机关对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进行了探索实践,本文就有关县(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问题作些初探。

  一、审计目标

  通过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强化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促进领导干部执行中央决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二、审计范围

  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应重点审计或延伸审计调查的单位包括:党委办、政府办、发改委、财政局、税务局、国资委、招商局、国土局、民政局、社保局、农业局、科技局、教育局、环保局、城建局、交通局、统计局、乡(镇)街办、融资平台公司及经济开发区等。

  审计部门应分别对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审计,县(区)党委书记、县(区)长经济责任审计侧重范围不同,县(区)党委书记主要侧重于“决策”,县区长主要侧重于“执行”。

  县(区)党委书记的经济责任审计以党委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的制定和执行为主线,以经济决策权为重点,侧重于检查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情况,出台的政策措施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国家方针政策,地方经济发展目标及完成情况,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情况,县(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效果,个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等。

  县(区)长的经济责任审计以全部政府性资金为主线,以重大经济事项和经济决策的执行情况为重点,侧重于检查贯彻执行国家经济法律法规,党和国家关于经济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及决策部署和县(区)制定的政策措施情况等,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政府性资金及政府债务管理情况,个人遵守廉政规定情况等。

  三、审计方式方法  

  县(区)党政领导经济责任同步审计不同于县(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也不同于一般的经济责任审计,涉及时间长、范围广、单位多、业务内容复杂,应不断改进和完善审计方式方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同步审计组织协调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审计力量,集中调配熟悉财税、工程、土地等业务的人员进行审计,实行统一审计工作方案,统一组织人员,统一安排审计,统一问题定性,统一审计报告的“五统一”工作制度。

  (二)以会议纪要、会议决定为切入点。从查阅县(区)党委、政府会议记录、会议纪要、会议决定和领导干部签批的有关报告、文件入手,了解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决策、经济活动等有关事项,从中确定具体的重点审计内容,并围绕该内容审计或审计调查相关单位。

  (三)审计与审计调查相结合。根据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与被审计单位的关联程度确定审计方式、方法和内容,对县(区)财政收支进行全面审计,并对财政收支状况提出意见;对其他单位应围绕与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相关程度及审计方案要求的重点内容开展审计或审计调查。

  (四)搞好延伸审计。要以界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为主线,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将管理控制薄弱环节和易发生违纪违规问题的部门、资金作为突破口,抓住因重大决策失误导致效益低下和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的线索,查深查透,必要时延伸审计二级预算单位和其他相关单位。

  (五)加大数据分析。注意采集财政财务和业务相关电子数据,尝试推行“总体分析,系统研究,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精确定位”的数字化审计方式。

  (六)注意借鉴有关成果和资料。如以往年度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述职报告,预算执行审计结果,省、市有关部门对业务工作的考核结果和近三年的审计工作成果等,以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七)科学合理界定责任和进行审计评价。对党委领导侧重于“定事”,立足于宏观决策;对政府领导侧重于“干事”,立足于具体执行。同时积极探索、运用地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新方法、新体系,综合考虑党政领导干部在宏观决策和具体执行中发挥的实际作用,对县(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任期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南昌市审计局  邵运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