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食摄入不足易疲劳 推荐几种有益健康的主食
谷类是膳食中热量的主要来源,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为70%至80%。谷类提供着丰富的维生素B1、B2、尼克酸,集中在胚芽、糊粉层和谷皮中,胚芽还富含维生素E。谷类蛋白质含量为8%至15%,其中燕麦的蛋白质含量高达15.6%,白青稞为13.4%,小麦为10%,大米和小米则含8%左右。由于谷粒外层蛋白质含量高,因此精加工后的米、面的蛋白质含量则较低。
解放军总医院营养科微量元素研究室研究员赵霖提出,中餐素有“主食与副食”之分,主食的原料有稻谷、小麦、玉米等谷物,还有红薯、马铃薯等薯类,以及高粱、小米、燕麦、荞麦、青稞等杂粮。不吃或吃主食少的人特别容易疲劳,因为大脑等组织只能靠葡萄糖提供能量。赵霖研究员推荐以下几种有益健康的主食选择,供人们选择。
裸大麦青稞:
健康的生态食品
裸大麦青稞是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适宜人体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的食物。在高寒缺氧的西藏,平均每百万人中就有44名百岁老人,是长寿老人最多的省区之一。
藏医典籍《晶珠本草》将青稞作为中药药物记载,认为青稞性凉、味甘、咸,和脾健胃,食后对脾气虚弱、消化不良以及肝病、食欲不振、伤食胃满腹胀等均有疗效。在禾本科作物中,青稞的β-葡聚糖含量最高,平均含量为6.57%,是一般作物的50倍。β-葡聚糖有多方面的健康功能,可减少肠道黏膜与致癌物质接触,预防结肠癌;可降血脂、胆固醇;能够控制血糖水平。此外,青稞中的“胆固醇抑制因子”,含量约为100至150毫克/公斤。
荞麦:
预防血管硬化的健康卫士
荞麦是古老的栽培作物。《饮膳正要》称,“荞麦:味甘,平、寒、无毒。实肠胃,益气力。”中医认为,荞麦入药能开胃宽肠,下气消食。
荞麦粉蛋白质富含必需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含量是小麦粉的2.8倍,小米的3.2倍。苦荞脂肪含量高于小麦,不饱和脂肪酸为83.2%,其中油酸47.1%,亚油酸36.1%。荞麦富含黄酮类,芦丁、槲皮素等生物活性物质。芦丁可影响血管通透性、加强毛细血管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世界上以荞麦为主食的地区,高血压发病率较低。苦荞中所含的荞麦糖醇可调节胰岛素活性,发挥降糖作用。
红薯:
食之使人“长寿少疾”
红薯含8%的膳食纤维,大多是可溶性膳食纤维,通便功能很强。膳食纤维可以刺激肠壁,加快肠道蠕动,并吸收大量水分,可减少因便秘而引起的中毒危险,预防痔疮和肠癌的发生。
中医认为,番薯可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李时珍称:“红薯食之使人长寿少疾”,“红薯能补中、和血暖胃肥五脏,充粮食延年益寿”。日本东京大学对130种植物性食物抑制胆固醇生成的功效研究发现,红薯是其他食物作用的10倍。广西巴马等地百岁以上老人集中的村落,红薯是日常主食之一。日本的长寿地区农村,薯类也是常食的主食。因此,番薯被人们称为“长寿食品”。
食粥:
“粥疗”是食疗的重要组成
粥古称“糜”,在中国百姓餐桌上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古人认为,“粥乃世间第一补人之物”,“粥疗”是中华民族食疗实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宋朝《太平圣惠方》一书中,列出了28种疾病的食疗方法,如水肿病人食黑豆粥、咳嗽病人食杏仁粥,明确了饮食的治疗学意义。大米粥“味甘性平,补脾养胃,止渴”;小米粥“补中益气”,对脾胃虚寒、中气不足、失眠等均有疗效。清代养生家曹廷栋指出,“老年有竞日食粥,不计顿,饥即食,亦能体强健,享大寿”。
小米:
富含使神经“坚强”的色氨酸
小米又称粟、粟米,是我国最早食用和种植的禾本科植物。小米营养价值超过大米,热量也比大米高,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B1、B2的含量小米占有明显优势。小米含有可使神经“坚强”的色氨酸,有了色氨酸,任何压力都很难使人失去平衡。色氨酸还能形成叫“满足激素”的血清素,使人感到愉快、幸福、开朗。
小米气味香、甜糯、营养好,易于消化吸收,而且促进食欲,健脾胃,滋养肾气,补虚清热。新产的小米熬粥是产妇、病人、婴幼儿的理想食品。中医称小米表面漂浮的一层形如油膏的黏稠物为“米油”,营养极为丰富,“可代参汤”。
本报记者 王怡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