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丽:赵本山的窘境与价值观的崛起

25.06.2015  10:46

  6月8日,辽宁大学发出官方文件称,“自2015年5月31日起,原‘辽宁大学本山艺术学院’更名为‘辽宁大学艺术学院’”。辽宁大学给出的解释是,辽宁大学与赵本山的合作期已满,学校选择不再继续合作。近日,校方此举引发了人们对二十多年来赵本山所主导的喜剧艺术的讨论。(《法治周末》6月24日)

  赵本山及赵本山的作品经常被作为大众争论的热点话题。前些年,赵本山被传妻女移民外国,巨额购买国外飞机及豪车,今年年初网上一度传出“赵本山被捕了”等负面消息。原本占据中国喜剧艺术半壁江山且广受欢迎的他,甚至被赋予“有能力对中国社会舆论进行议程设置”的评价,但现在却逐渐以被批判的形象出现在大众视线之内,究竟是观众对其的过度解读,还是这本就是他的本来面目?

  笔者认为,赵本山从事业巅峰的逐渐下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这也折射出了我国现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视程度。

  常说“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赵本山没有逃脱掉“过气”的命运。但众多网友表现出的“墙倒众人推”的态度,仅仅是因为社会精英文化的不断发展,对其以农村文化为主题作品的厌倦吗?作为一名艺术家,赵本山早年的作品大多从普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受到了大众的一致好评。但近年来,赵本山逐渐抛却原先创作文化的根基,成为一名文化商人,影视编剧张锐评价他已经丢失了农村的传统底蕴。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路上,优秀文化作品要起到“破城锤”的作用,抨击、肃清社会中的庸俗文化,以此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力量。赵本山的作品的确在中国大众消遣方式较单一、社会发展较落后的时代发挥了其娱乐大众的重要功能,所以也有网友对他的困境表示愤慨,认为这是大众对他的价值被榨取后的无情抛弃。

  但需要注意的是,文化产品中的“接地气”并不意味着低俗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赵本山作品中的粗俗成分暴露无遗,早年小品中,对盲人、智力障碍者的讽刺常常出现,近年《乡村爱情》系列电视剧中被丑化的农民形象也成了许多人的吐槽点,“怀孕庆典”、“婚外恋”等情节的出现在他的作品中成了农村人的“标签”,这种以丑化社会角色来博取观众一笑,以获得巨大利润的手段逐渐让观众不满。

  所以,赵本山的“谢幕”并非是“过河拆桥”或“墙倒众人推”的使然,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越来越多人开始对这种低俗化的文化产品产生了抵制情绪。脱离主流文化对于文化产业的从事者来说,无异于进入了思想的牢笼。只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主流文化,抵制低俗文化,才能让更多的优秀文化作品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