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传承之责 古稀老教授免费传授绘染布画技艺
北宋著名理学家张载曾经提出“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这“两为句”道出了一位哲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价值理念。而75岁的老先生万阳智教授用“尽传承之责,立创新之命”十个字表达他的社会责任与价值理念。
家住南昌市青云谱区象湖园小区的万阳智老先生,是非遗项目“万家绘染布画”的第三代传人。通俗地说,绘染布画是一种作画之人用染料直接在布上描画出各种花纹的装饰方法。
据介绍,此艺术产生于农耕时期,发源于300多年前的南昌市青云谱区,在南昌鄱阳湖滨一带也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于2012年被列入南昌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0米无接缝布画《万民祝寿图》
在社区服务人员的带领下,6日记者来到了万老的家中,映入眼帘的是橱柜上晾挂着4幅已经创作好的布画,就等着装裱修饰了。
来到客厅,墙壁两边都挂满了万老的作品。“最满意的作品是60米无接缝布画,也就是《万民祝寿图》。”万老先生描述到,布画上绘有2009个京剧脸谱,2009既表示2009年,又表达了错过为2008年奥运会献礼的遗憾,而之所以选择京剧脸谱,既体现了我国的国粹,又描绘了芸芸众生,各行各业的人士;画布上56朵牡丹花代表56个民族;同时画布上2009个京剧脸谱,也是用一条长龙串联起来的,龙是祖国母亲的形象。
据万老介绍,改革开放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观念不断改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更加广泛,国家也出台了多项政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免费教学希望技艺传承下去
“自从绘染布画被列入非遗名录,我的责任更加重了,现在我最希望的就是尽传承之责,立创新之命。”万老提到,从小自己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就开始对布画艺术感兴趣,虽然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经过多年来的练习考究,也就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万老告诉记者,目前只有13岁的小孙子在学习布画。小孙子是因为兴趣学习,自己曾经作为老师,知道小孩的兴趣是自己培养的,不会为了要传承此艺术而督促小孙子去学画。
“时代在变化,这门艺术要传承下去就要吸引人,也要不断地让更多的人所了解。”社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传承这门艺术,万教授不仅免费教学,也做了其他方面的努力。
创新授意 图画书法结合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优我特。”这是万教授的创作理念,也是他立创新之命的真实写照。创新,首先体现在招收学员上。
以前的万家布画艺术,只传长房男子,不传女不传外。“现在只要是真正喜欢,想学习的人都可以学。”说到招收学员的标准,万老先生告诉记者,时代在发展,自己也在追随时代的脚步,对学员没有太多条条框框的要求,只是希望有真正想学习这门艺术的人来学习。
目前,万老在小区以及在省工艺美术协会下开设了两个免费的布画艺术培训班,每周五集合学员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在班上既有工业大学的女学生,也有50多岁的老年人,甚至还有一个年龄比他还要大的布画爱好者。“目前学员们几乎都能自己独自完成作品了。”说到这,万老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创新也体现在绘画的形式上,传统的布画采用的是平涂方法,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没有太多的吸引力。“经过多年的研究,现在布画的背景都是采用晕染的方式,这样使得背景与主体相得益彰,也使整个作品更和谐,更吸引人。”万老说。
在装饰上,与传统的布画相比,现在的布画采用了图画与书法结合的方式,使布画作品的中国文化韵味十足。
回顾2014,万教授告诉记者,对于一个中寿之年的人来说,意义深重的三件事情是:招到了真正想学习布画艺术的学员;获得了江西省工业美术家的荣誉;《墨韵-洛神赠珠》获得毛主席诞辰120周年画展金奖。
万老保持着一颗“幼翁”之心,秉承着责任之心传承和发展绘染布画艺术,也期待更多热爱这门艺术的人去学习。(记者 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