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历史营养 补精神之“钙” 井冈山干部学院十年教育培训工作侧记

17.11.2013  12:34

汲历史营养 补精神之“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十年教育培训工作侧记

    “到了井冈山,才感受到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到了中井院,才知道党史的学习、党性的锤炼是如此的必要。”2013年中国驻外使节培训班学员、外交部办公厅副主任顾小杰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是一所坐落在革命摇篮井冈山的国家级干部培训机构。从2003年到2013年,中井院走过了十年的办学历程,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被赞誉“风景这边独好”。

  在全国众多的干部培训机构中,中井院的特色在哪里?为什么能吸引全国各地的中高级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高层管理人员、高级专业技术骨干及驻外使节、军队干部等各类领导人才汇聚于此,参加培训?带着这些思考,记者来到中井院一探究竟。

   在挑粮小道感悟崇高信仰

  中井院的课堂在哪里?这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

  早上8点整,中国驻外使节培训班的18名学员身穿红军服,头戴红军帽,肩挎老式步枪、米袋和斗笠,整装待发。他们正准备去上体验课,课程的名称叫“重走朱毛红军挑粮小道”。

  “挑粮小道”全长3.1公里,是当年红军从宁冈等地挑粮上山路线中的一小段。刚刚下过一场小雨,本就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更加湿滑。有一位学员脚下一滑,差点摔倒。

  走了不到500米,豆大的汗珠就从额头上冒了出来,学员的脚步开始变得缓慢。随队的教员告诉记者,在高强度的体力消耗下,去体验当年红军挑粮时的艰辛,去感悟他们的崇高信仰,正是开设这堂体验课的目的所在。

  “当年红军是穿草鞋挑粮上山的,今天我们是穿旅游鞋轻装上山的,革命的艰辛可想而知。

  “走前半段靠体力,走后半段靠毅力。

  “挑粮小道上的满头大汗,胜过教科书上的千言万语。

  学员们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着“上课”的感受。他们没想到中井院是这样给他们“上课”的。

  学员孙保红是外交部一位副司长。她告诉记者,她即将到国外工作,那里的环境可能很复杂,工作可能很艰苦,但是,再苦也没有当年红军苦。这堂课更加坚定了她攻坚克难的勇气和信心。

  事实上,除了一些专题教学,中井院的大部分课程都被安排在井冈山周边的现场教学点上。井冈山、瑞金、兴国等地众多的革命旧址旧居为学院提供了最好的课堂。十年来,中井院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和国情资源,共开发教学点102个,真正做到开门、开放办学。

   与革命后代“零距离

  为学员授课的教师有哪些?这是中井院的又一大特色。

  记者来到中石化第57期党校培训班旁听。令记者和学员感到惊讶的是,授课教师都是革命后代:袁文才的嫡孙袁建芳、王佐的曾孙王华生、曾志的曾孙蔡军、甘祖昌和龚全珍的女儿甘公荣。

  授课的方式也很特别,采取主持人与革命后代交流访谈式教学。

  访谈中,当曾志的后人蔡军追忆曾志当年回到井冈山,来到小井红军医院遗址,扑向烈士纪念碑前一跪,说出那句“同志们,我回来看你们了”时,学员们的鼻子顿时酸了,眼泪禁不住流了下来。学员们的思绪被带回到80多年前的历史片段:1929年1月,敌军偷袭了小井村后,把正在小井红军医院里养伤的130多名重伤员活活枪杀在这里。作为当年小井红军医院的党总支书记,作为一名红军幸存者,已是白发苍苍的曾志用一跪来表达她对死去战友最真挚的感情。

  当学员聆听甘公荣讲述他父亲甘祖昌将军身居高位,却毅然回家乡当农民并为村民办实事的事迹时,许多人同样是泪水在眼眶中打转。

  对于这一做法,石家庄炼化公司纪委副书记王彦兴深有感触:“通过革命后代讲述红军故事,真切、真实、感人。这是一堂触动心灵的党性教育课。

  十年来,中井院按照“专兼结合,兼职为主”的原则构建教师队伍。目前,学院有专职教师30多人,兼职教师400余人,兼职教师中有理论功底深厚的专家学者,有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有平凡朴实的红军后代,还有吴天祥、郭明义、张云泉等时代英模。

    1 2 下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