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泥“金牌调解”调出乡村和谐 

08.10.2014  13:47

在余干县乌泥镇乌泥村,保水调解室正式挂牌成立仅5个月,却已深入人心。乌泥村有5000多人,其中吴姓是个大家族。以前,村里有了矛盾纠纷,光靠司法所、村干部做工作效果不好,还得请村里有威望的老人出面才行。吴保水是村里威望最高的老人,于是,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就这样诞生了。现在,调解室已经聘请了25名公道正派、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员,11名行业与法律专家,两名心理和家庭婚姻咨询师当调解员,村里有了纠纷首先想到的就是找调解室。

保水调解室的发起人、乌泥镇司法所所长徐占海告诉记者,所有调解员来调解室上班都是义务的,老人们上岗前还参加了培训,系统学习调解矛盾的技巧和方法。调解时,大家遵循“法为上、情为先、和为贵”原则,至少5个调解员参加组团调解,做到依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努力将保水调解室打造成乌泥的“金牌调解”。

在调解室,记者还碰到了省住建厅“连心”小分队工作人员。他告诉记者,乌泥村的“连心”工程定点帮扶单位,省住建厅对保水调解室的建设十分关心,不仅将其纳入乌泥文明生态村建设规划,还指导帮助调解室扩大规模、增加设施、完善制度。记者在现场看到,刚刚扩建好的调解室,划分了接待室、谈心密室、警司联调室和普法书屋等不同区域,配备了电脑、电视、相机等设施,墙上还挂着各种规章制度。

采访时,老人们的热情让人敬佩。曾经当了20年乌泥中学校长的吴振汉,是调解室的常务副主任。因为住在县城,他每个月要倒贴来回车钱150多元,忙的时候中午只能吃方便面,可他却甘之如饴。他说:“我是老党员,能发挥点余热,为大家出点力、做点事,义不容辞。

有了调解室,我们做到了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我们村干部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抓生产了。”村党支部书记吴阳华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调解室已经成功调解了40多起纠纷,调解成功率100%。

乌泥派出所所长朱平告诉记者,自今年5月调解室成立以来,这里的刑事案件数量大为减少,没有一起积案,而且受理的案件也比以前更少了,乌泥村变得更文明、更和谐了。(记者 黄继妍)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